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临床上常用低温冷冻法保存异体动脉。其机理是细胞在低温状态下代谢降低,因而存活时间延长。但是,低温冷冻法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而且所保存的动脉活性有限。新近出现的玻璃化法操作简便,由于在保存过程中没有冰晶形成,因而对细胞和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更小。现已应用玻璃化法成功地进行了多种细胞的保存,对组织的玻璃化研究也开始起步。但玻璃化法保存异体动脉的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未见报道。 目的 筛选出合适的玻璃化法条件对异体动脉进行保存,并与低温冷冻法进行体外和体内比较,以探讨玻璃化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现将实验方法分述如下:(1)运用正交设计和血管活性快速检测技术(TTC试验),筛选出适合家兔股动脉玻璃化保存和低温冷冻保存的条件。(2)应用玻璃化法进行家兔股动脉保存,然后对动脉进行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后细胞的存活情况,并与新鲜动脉和低温冷冻动脉进行比较,以了解玻璃化法保存动脉的细胞活性。(3)应用玻璃化法保存2周的家兔股动脉进行大体形态、显微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以了解保存后动脉的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应用氯化钾和去甲肾上腺素行血管收缩试验,应用乙酰胆碱和硝普钠行血管舒张试验,以了解保存后动脉的舒缩功能;对动脉进行单轴纵向拉仲试验,博土论文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动脉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以了解保存后动脉的力学性能。通过玻璃化动脉与新鲜动脉、低温冷冻动脉的体外比较,从而了解玻璃化法保存动脉的忧缺点。(4)应用玻璃化法保存2周的家兔股动脉进行异体移植,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取材,观察移植后动脉在形态结构、血栓形成和免疫排斥等方面的变化,并与新鲜自体动脉和低温冷冻异体动脉进行比较,以了解玻璃化动脉作为异体移植材料的可行性。(5)玻璃化法保存1年的动脉进行体外形态结构、舒缩功能和力学性能的检测,无菌状态的检测,以及异体移植后动脉在形态结构。血栓形成和免疫排斥等方面的变化,并与实验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检验玻璃化法的稳定性。 结果 现将结果分述如下:()玻璃化保存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冷冻处理、平衡处理、解冻处理、玻璃化溶液和洗脱处理;低温冷冻保存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维持时间、冷冻处理、低温冷冻溶液、解冻处理、平衡处理和洗脱处理。玻璃化法优化组合所保存动脉的活性为 SZ.67%;低温冷冻法优化组合所保存动脉的活性为 73.29%。(2)玻璃化动脉经培养所得到的细胞为平滑肌细胞,第 7天细胞自组织块内长出,第 16天传代,细胞计数为 2.50 XIO‘。低温冷冻动脉经培养所得到的细胞亦为平滑肌细胞,第10天细胞自组织块内长出,第 24天传代,细胞计数为 2.00 X 10’。(3)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均较好地保存了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成分;玻璃化法虽然对内皮细胞也有一定损伤,但其保存效果优于低温冷冻法。玻璃化法保存了动脉对氯化钾收缩力的96.55%,对去甲肾卜腺素收缩力的99.00%,对乙酚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的 76.37%,对硝普钠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的 99.71%;低温冷冻法保存了动脉对氯化钾收缩力的68.97%,对上甲肾上腺素收缩力的82.42%,对乙酚胆碱的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的42.38%,对硝普钠的非内皮依赖件舒张能力的 97.43%。玻璃化法和低温冷冻法均保存了动脉的粘弹特性,具有滞后环和应力松他现象,玻璃化动脉的破裂强度达到2.2863N,低温冷冻沦的破裂 4 博十论文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动脉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强度达到 1.95 ON。(4)玻璃化动脉异体移植后肢体血循环获得了较好的重 建,累计通畅率达到 87.50%,优于低温冷冻法的 66.67%。所有玻璃化异体 动脉和低温冷冻异体动脉的吻合口内膜在1个月时连续,管腔表面在移植后2 个月时形成一层纤维膜,有效地防止了血栓的形成。两法均存在免疫排斥反 应,表现为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生、中膜坏死、外膜淋巳细胞浸润等过程。 但低温冷冻异体动脉的免疫排斥反应较玻璃化异体动脉明显。(5)玻璃化法 保存1年的动脉在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方面与保存2周的动脉没有明显变化, 而在舒缩功能方面有轻度降低。细菌培养阴性。将玻璃化法保存1年的动脉 进行异体移植,并与保存2周的动脉进行比较,发现组织形态学方面的变化 相似,4个月时通畅率达到 83.33%,与保存 2周的动脉相同。 结论 玻璃化法保存动脉操作程序简便,而且由于在降温和复温过程中没有冰 晶形成,因而对动脉整体结构和活性影响小。玻璃化法所保存的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