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袖套”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移植(Lung Transplatation)手术于1983年首次成功应用于人类以来[1],全球已超过约6万例[2]。目前,肺移植是全球公认的治疗各种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且最后的手段,可使接受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3]。我国是肺病高发区,每年至少有上万名终末期肺病患者需要做肺移植。但是,由于肺内存在大量与支气管伴随的淋巴组织,使移植肺出现多种不同途径的免疫应答,因而相对于心、肝、肾等移植可出现更早且更严重的急、慢性排斥反应[4]。与此同时,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肺不张、肺感染等均严重影响着该术式的成功和接受者的长期生存。即便当前外科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改进、抗生素级别不断提高以及免疫抑制剂进一步改善等,均未使肺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得到质的飞跃。在我国,肺移植起步较早,辛育龄等[5]于1979年就首次尝试通过肺移植治疗肺结核。但直到1995年,于北京安贞医院陈玉平等[6]才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单肺移植,又于1998年完成了序贯式双肺移植。2016年全国共有204例肺移植,到2017年中国肺移植网上上报的总例数为260例[7]。如何减少肺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肺移植预后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肺移植的基础,在肺移植的各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鼠原位肺移植模型的操作难度相对大、术后受体的长期生存率较低以及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等,均阻碍了肺移植相关研究。因此,简化大鼠原位肺移植模型的手术流程很有必要。本文目的是在改良传统“袖套”法的基础上,探讨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进而建立一个稳定、可复制、存活高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研究纳入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进行左肺移植,观察术后1周内大鼠的存活率以及活动状态。利用改良的袖套技术对大鼠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进行吻合,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并记录手术成功率、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供受体总手术时间、供体套管时间、术后1周受体生存率。术后1周对所有存活的受体行血气分析。结果:本实验均在单人直视下操作完成。总手术成功率为90%,供体手术时间(27.5±4.8)min,受体手术时间(53.1±7.5)min,供受体总手术时间(79.8±7.9)min,套管时间(18.3±4.4)min,术后大鼠1周内的存活率为89%,术后1周阻断右肺门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 133.2±1102.8 mm Hg VS 125.1±11.9 mm Hg,P=0.21;PC02 45.7±4.6 mm Hg VS 48.6±3.7 mm Hg,P=0.19)。结论:改良后的“袖套”技术对大鼠肺移植模型的建立具有供肺获取快速、肺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简单有效、所建立模型稳定以及大鼠存活率高等优点。通过本实验的探讨,最终建立了一个更稳定、可复制、存活高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的各项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经济且操作简便的模型建立方法。
其他文献
兵团农机总动力反映了兵团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然而,农机总动力的增长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常规的预测采用单一预测模型,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1200g)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探讨围产期临床特点及与早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2015年9月3日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众所周知,二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
平地机是广泛应用于道路、机场修筑及农田建设等大面积平整作业的高速牵引式机械。静液机械混合传动综合了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的优点,是适合目前国内平地机技术现状的一种行驶系统传动方式。本论文以215Hp静液机械混合传动平地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操纵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单泵双马达+两档机械变速箱”的平地机行驶传动系统结构,对其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控制系统的方案;为减轻操作手的劳动强度
三维视觉领域一直是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构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和关键。在工业生产上,利用三维视觉的识别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智能化程度。本文将三维视觉领域中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到民机钣金件喷漆的工业生产流水线上,对生产流水线车间中的飞机钣金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以用于获取到三维模型用以识别,并根据零件的空间定位,对其进行喷涂轨迹的设计,完成喷涂的自动化工作。本文针对零件的图像获取,设计了一套
随着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新材料的研究与利用,有机光伏电池由于具有可弯曲、易携带、生产成本低以及可大面积制造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国内
钒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因其主体结构能够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成为锂离子电池潜在的正极材料。在众多的研究中,发现LiV3O8可以提供较高储锂容量。然而,这种材料本身电子
研究奶牛乳腺发育,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及乳品质是奶牛遗传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MEN1/menin的表达水平对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乳蛋白的合成具有重
植物中的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CBL(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家族成员与其互作蛋白激酶CIPK(CBL-interacting kinase protein)家族成员形成了复杂精细的CBL-CIPK信号调控
核电大规模发展会不可避免地产出大量乏燃料,次锕系核素(Minor Actinides,简称MA)作为长寿命高放射性核废料,在乏燃料放射性毒性中起主导作用。乏燃料最小化是保证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分离-嬗变技术(Partitioning&Transmutation,P&T)可将高放射性的长寿命核素转化为短寿命核素或稳定核素,是目前国际上公认安全处置乏燃料的有效途径。压水堆是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