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较长细菌刺激时期内的生物学反应特性及其意义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粒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吞噬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抗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屏障。目前普遍认为中性粒细胞的抑菌杀菌机制是通过吞噬、灭活、消化等细胞内机制实现的。其细胞内抑菌杀菌作用与呼吸爆发时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颗粒泡内蛋白水解酶直接相关,此过程在30分钟左右基本完成。这种抑菌杀菌机制的建立主要基于利用纯化的中性粒细胞进行的大量体外实验研究结果。这些研究主要观察从中性粒细胞与调理素结合的细菌或产物混合至呼吸爆发完成很短时间内相应实验指标的变化,缺乏有关反应时间长于30分钟的实验资料的报道。本文研究了较长细菌刺激时期内(约300分钟)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反应特性及其意义。主要采用细胞耗氧、化学发光等检测方法研究系统氧耗变化,活性氧物质生成反应,用细菌培养方法研究中性粒细胞抑菌杀菌机制,采用细胞培养、染色、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方法研究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在细菌与外周血混合后,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系统产生两个相互分离的ROS生成峰,即ROS峰Ⅰ和ROS峰Ⅱ。ROS峰Ⅰ在刺激后立即出现,30分钟以内消失,峰值小,伴有耗氧增强;ROS峰Ⅱ在刺激后60分钟左右出现,持续时间可达150分钟以上,峰值明显高于峰Ⅰ,不伴耗氧现象。ROS峰Ⅰ的大小与细菌浓度成正比,其峰值出现时间无明显改变;ROS峰Ⅱ随细菌浓度增加,其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峰值逐渐增加。整个历时近300分钟的反应过程中,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未测出细胞外发光信号,表明整个过程中产生化学发光的中性粒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无明显变化,其发光反应主要来自细胞内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显然,ROS峰Ⅰ和ROS峰Ⅱ具有明显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并且代表两类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用绿脓杆菌等进行的体外实验研究还发现,大鼠全血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此作用与中性粒细胞直接相关,但与血浆成份无直接关系。全血抑菌杀菌过程可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即在ROS峰Ⅰ前期的快速抑菌杀菌期和其后的缓慢抑菌杀菌期。快速抑菌杀菌期中细菌灭活率高达90%左右,此作用在反应开始后3分钟内基本完成。此时,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程度并不明显,吞噬细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仅占总粒细胞的5%以下,显然,此间的抑菌杀菌现象与中性粒细胞的胞外作用机制有关。在缓慢抑菌杀菌期,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随反应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在ROS峰Ⅱ之后(反应后200-250分钟),其吞噬率可达30%-60%。吞噬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以及单位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程度与反应系统中活菌数量的减少幅度基本相似,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及胞内机制可能在缓慢抑菌杀菌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至少可分为两大种类,即:易被外来物质激活、吞噬和/或消化活性伴随明显耗氧的早期反应中性粒细胞和激活缓慢、吞噬和/或消化活性不伴随耗氧现象的迟缓反应中性粒细胞。在体内抗感染过程中,细胞外作用机制是中性粒细胞抑菌杀菌的重要手段。中性粒细胞吞噬及其相关的细胞内机制主要在于外来异物,例如:病源微生物,的体内清除。本文还对本研究有关中性粒细胞抑菌杀菌机理的实验结果与目前通常认为的作用机理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庭教养行为的成效。无效教养行为不仅无法达成教养目的,还会事与愿违。家长无效教养行为的表层原因在于教养过程中缺乏理智,教养行为固着和对别人经验
目的:探讨短时间多次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探索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既是扶贫工作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又是解决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中种种瓶颈的有效途
闽东畲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唐代始闽东地区便开始种茶,并有"比屋皆饮"之风。闽东畲茶文化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茶歌茶谣、茶舞茶戏等艺术形式;有独具特色的茶叶制作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近1年来出现反复心慌,多次在外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未予特别治疗,能自行转为窦性。1周前,再次心慌发作入院。查体:脉搏125次/min,血压100/60mmHg(1mmHg=0
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资源需求具有对象全纳性,内容丰富性,学习方式灵活性和学习动力自主性的特征,为与其相适应,资源供给必须做到数量的巨大化,分
作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喦对清中叶以后的花鸟画影响甚大,“离垢”是他最主要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者大都将“离垢”解释为远离尘俗,并将其意欲远离之尘俗的内涵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