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纵向历史溯源与横向具体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坐标式话语体系,并尝试运用词源学考证方法,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意识形态”、“批判”、“理性”、“自由”、“实践”、“辩证法”等核心范畴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和阐释,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及马克思所做出的巨大理论变革。 同时,本文力图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置于现代语境中,即通过对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围绕“是意义的理解还是意识形态批判”所产生的诠释学之争的分析,指出当代诠释学继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探查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何以可能的规范基础。在论文第三部分将指出,由于马克思哲学中“实践(Praxis)”概念的内涵长期处于蔽而不明之中,使人们尚未注意到在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中蕴涵的双重实践取向,及理论(哲学)实践与革命(物质)实践的张力中展开的辩证法结构。这些问题的澄明将使我们更好地沟通马克思主义与诠释学,对建立中国特色的诠释学体系,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