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FGF对Ⅲ级静脉炎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静脉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方法:第一部分:将6只健康新西兰大耳兔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24G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每日15分钟注射甘露醇10ml,共5天,形成静脉炎拔除留置针。正常对照组,不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但也进行双耳包扎固定,共5天。采用肉眼观察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大体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SP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CAM-1的蛋白表达。 第二部分:按第一部分方法造模,将造模成功的36只健康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3个干预组,即生理盐水组,50%硫酸镁组,bFGF组,每组各12只。各组分别于用药后1d、3d、5d、7d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每组各处死3只大耳兔。采用肉眼观察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大体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SP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CAM-1和VEGF的蛋白表达。 结果:(1)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6条兔耳缘静脉清晰,血管软,弹性好。模型组兔耳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血管变硬,弹性下降,沿血管走向出现条索样改变。干预后,生理盐水组局部皮肤红肿,随时间变化有所消退,但变化不明显,7天条索样改变仍然明显存在。50%硫酸镁组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消退,但血管弹性恢复缓慢,7天仍可触及条索状静脉。bFGF组用药后3天硬性条索状静脉变软,弹性逐渐恢复,7天静脉基本恢复正常。 (2)HE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无炎症反应,模型组中至重度炎症反应。干预后,生理盐水组随着时间变化病理改变为炎症缓慢减轻,用药后7天仍有中度炎症。50%硫酸镁组炎症逐渐减轻,用药后7天仍有中度炎症。bFGF组炎症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由重度炎症转变为无炎症,bFGF组用药后1天以重度炎症为主,3天以中度炎症为主,5天以轻度炎症为主,7天少许轻度炎症,基本无炎症。用药后1天,三组炎症反应程度无差异(P>0.05),用药后3天,5天,7天三个干预组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盐水组炎症反应最重,bFGF组炎症反应最轻,50%硫酸镁组炎症反应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3)SP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ICAM-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个干预组比较,TNF-α表达情况:bFGF组在用药后1天,3天,5天,7天四个时间点TNF-α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用药后5天,7天TNF-α表达同时低于50%硫酸镁组(P<0.05),而50%硫酸镁组仅于用药后1天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ICAM-1表达情况:bFGF组在用药后1天,3天,7天三个时间点ICAM-1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用药后7天ICAM-1表达同时低于50%硫酸镁组(P<0.05),而50%硫酸镁组在用药后1天ICAM-1表达比生理盐水组低,用药后5天却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VEGF表达情况:bFGF组在用药后1天,5天,7天三个时间点VEGF表达均同时高于生理盐水组和50%硫酸镁组(P<0.05),而50%硫酸镁组在用药后1天和7天VEGF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在用药后5天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 结论:(1)bFGF对兔耳缘静脉Ⅲ级静脉炎具有保护作用。 (2)静脉炎的形成与炎症因子TNF-α、ICAM-1表达上调有关。 (3)外源性bFGF在减轻炎症反应、血管修复等方面效果优于50%硫酸镁,其分子机制为外源性bFGF能促使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能使炎症因子TNF-α、ICAM-1表达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