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结构的形貌决定了暴露在表面的晶面的类型,这些暴露的表面又极大的影响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尤其是对在纳米颗粒表面进行的催化和电催化性能。因此,控制合成尺寸可控的纳米结构是获得新型功能材料的一种方法。基于这些应用,论文中通过改进的多羟基还原法和硼氢化钠还原法合成了银纳米球、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片和空心银球。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三元二水合柠檬酸三钠(TSC)存在的情况下,以NaBH4为还原剂,在水溶液里合成了直径在6-42nm范围内可调的银纳米球。在PVP、TSC、NaCl共存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成核和生长过程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银原子均匀的沉积在银种子特定的晶面上,最终合成可控的银纳米球。由于TSC对{111}晶面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加上Cl—/O2对孪晶及缺陷位置的刻蚀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TSC和NaCl的浓度实现产物形貌的可控制备。通过调整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可以动力控制成核和生长过程。在没有NaCl存在的条件下,由于TSC和PVP对{111}晶面的选择性吸附作用以及{111}晶面的堆积位错导致银原子选择性沉积到{111}晶面,随着种子的不断长大最终获得三角形银纳米片。采用改进的多羟基还原法,通过改变溶液中AgNO3的浓度等反应条件,成功合成了具有两种形貌的银棒状结构。通过改变起始物的浓度,研究了起始物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证明孪晶种子的各向异性生长是获得银棒状结构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PVP对银纳米结构不同晶面的吸附和解附作用,可以控制不同晶面的生长速度。改变溶液中NaCl的浓度可以使由孪晶颗粒组成的棒状结构降解,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最终得到边长在150-600nm范围内可调的均匀的银立方结构。通过多羟基过程一步合成了具有五次孪晶截面的折线形和线形银纳米线。调整溶液中PVP的浓度可以实现银纳米线的直径在50-200nm之间可控。在直线形纳米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回流时间和PVP浓度获得了具有一定弯曲角度的折线形银纳米线。研究表明,孪晶种子对纳米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而氯离子和氧气影响孪晶种子的形成。因此,通过控制孪晶种子和Cl—/O2刻蚀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纳米线的可控制备。银纳米片能产生最大的电磁场增强效应,并且银纳米片在其它领域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虽然通过多羟基还原法可以获得不同形貌的银纳米结构,但是由于乙二醇粘度比较大,所以很难在乙二醇溶液里合成银纳米片。因此,在合成银纳米球的基础上以PVP和TSC为稳定剂,采用一步合成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边长在30-100nm可调的银纳米片。由于PVP是大分子聚合物并且具有一定的粘度,而通过改变溶液的粘度可以调控银纳米片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也就是说,在没有PVP存在的溶液中不能得到银纳米片。进一步调整反应参数可知具有堆积位错的种子、反应温度、回流时间都会影响银纳米片的形成。由于空心结构具有活泼的光、电性能。因此,空心金属球的合成同样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很少有文章报道在室温、无模板的条件下合成空心银球。因此,论文的重点放在采用无模板的方法,在室温下合成直径可控的空心银球。通过两步法合成的空心银球的直径在74-167nm范围内可调。首先NaOH与AgNO3反应得到Ag2O颗粒,随后用NaBH4还原Ag2O得到银颗粒并释放出H2。H2从Ag2O颗粒内部迁移到外表面的过程中在Ag颗粒内部留下了排气通道,随着Ag颗粒不断在Ag2O表面沉积最终获得空心银球。此外,当反应温度从0oC升至40oC时,空心银球的直径从157nm降至89nm。此种合成空心银球的方法也为其它空心金属球的合成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