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空间叙事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465330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中、英戏剧界的两座高峰,他们的作品流光溢彩、历久弥新,在文学史卷上留下不朽的一笔。本课题对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与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戏剧作品进行梳理,就空间叙事展开平行比较研究,分析空间叙事模式,探究叙事功能与效果之异同,进一步挖掘剧作的文学与社会价值。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探讨本课题的理论意义,综述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论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文思路以及创新点。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眼于自然空间叙事的比较,将戏剧作品中的自然空间叙事分为田园森林、荒原荒野以及湖泊海洋叙事三类,展开分析与论述;同时就时空并置的空间叙事属性进行讨论。第二章以宅院空间叙事为对象进行比较。由于宅院空间的性别标签更加鲜明,故该章按闺阁、斋舍和花园三者进行区分、展开论述,重点关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勾连情况。第三章讨论的是两位剧作家作品中社会空间叙事的异同情况,从政治空间、市井生活空间以及宗教文化空间叙事三个角度开展研究,并且对其动静两相宜的特征给予关注。第四章对戏剧中的异度空间叙事进行比较,依次分析梦境空间、树国魔岛以及地府地狱空间叙事的特征与功用,以虚实结合的属性为中心讨论空间叙事模式。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交代可待进一步挖掘之处。本篇论文立足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以二者戏剧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细读、平行比较、文化阐释、归纳研究等方法,力图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汤公与莎翁戏剧空间叙事的异同,分析其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共有规律以及剧作背后各异的社会文化、民族个性,进一步探索中西方戏剧空间叙事的独特价值。
其他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其历史演进体现着地理学科素养的内容变迁和价值演化。本文以解析地理学科素养构成为基础,分析近百年来30份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目的)表述,梳理地理学科素养的发展历程,总结演进特征:学科知识主线从战胜自然发展为人地和谐;地理学科思维方式从简单的图像、辩证思维逐步发展为完整的学科思维体系;学科能力体系从注重学科认知与学科技能到注重学
优秀网络小说家与学历、专业没有必然关系,热爱文学才是根本。阅读与观世是网络小说家的基本修为。优秀网络作家大致经历了从兴趣写作到为金钱写作,到文学情怀与经济效益兼顾,到自觉追求更高境界写作的历程。成为优秀网络作家需要勤奋,也需要因性炼才,寻找自己擅长的题材类型及风格。
在后疫情时代回溯新冠肺炎疫情,反思其作为一种偶然性因素如何介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认识偶然性。从哲学上看,偶然性是造成世界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缘由。在生活实践中,偶然性以“意外”的方式影响个体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在坚守理论基础、地位功能和内容原则的同时,其结构与要素也会发生流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偶然性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心理经历了“不了解—恐慌”“不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学习评价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类。
在线课程因其共享的、大规模的优质教学资源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及其认可度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而也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针对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学生认可度进行探究,对武汉理工大学采用工程流体力学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学生对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认可程度,进一步分析不同在线课程资源类型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和测试这两类传统的教学
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类案检索指导意见》)规定了应当进行类案检索的案件类型。可以预期,类案检索将成为未来的辅助司法裁判工作的常用方法。类案推送这一司法智能化实践的典型代表,在为法官推送与待决案件相同或相似既判案件的工作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为司法工作者带来检索案件的便利,类案推送在司法裁判中的频繁使用,在客观上增加了由于
阿多诺与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一针见血地批判了大众文化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失去了原本的灵魂,成了束缚人们思维的工具。如今,国内选秀节目迭起,愈发陷入同质化、标准化和虚假化的旋涡,失去了艺术性,成为资本逐利的手段。本文从简述文化工业理论的生成语境入手,阐述文化工业呈现的各种弊端,对当下选秀乱象进行反思,呼吁大众文化打破粗制滥造与急功近利的藩篱。
报纸
CBA
通过20多年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条件。近年来,央行多次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于202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现阶段中国将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结构,推动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实现“双轨”合一,做好存贷款利率监管工作,不断推动金融机构将政策红利传导到实体经济,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中国虽初步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利率市场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