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盖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随时间变化的试验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寒冷地区河道中,冰盖的存在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河道断面湿周增加近一倍,并增加河道水力阻力。与明流条件相比,冰盖条件下水流最大流速点会向河床移动,导致床面近底流速梯度和切应力增大,使得冲刷比明流条件更严重,加剧了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过度的局部冲刷会导致桥梁倒塌。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预测是桥梁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现有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式往往无法准确预测桥墩实际冲刷深度,因为洪峰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研究重视平衡时的冲刷深度,而忽略了桥墩局部冲刷深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基于水槽清水冲刷试验,对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圆柱型桥墩局部冲刷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流深度、行近流速、桥墩墩径、泥沙中值粒径等各个因素对桥墩冲刷过程和平衡冲刷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速率大于明流。平衡冲刷深度比明流条件下的约大12%,且冲刷平衡所需时间比明流条件下的要约大10%。随着水深增大,冲刷平衡所需时间也增大;随着墩径D变大,同一时刻内桥墩局部冲刷速率变大,冲刷平衡所需时间te也会延长;随着泥沙中值粒径d50的增大,桥墩局部冲刷深度减小,桥墩局部冲刷平衡所需时间te也减小;分析了水流强度与无量纲冲刷深度的关系,对比了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冲刷深度变化速率的差异,给出了冰盖下局部冲刷深度随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研究成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混合层型粘土累托石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共沉淀法、原位生长法和水热法制备锰基累托石催化剂,探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参数(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料液比等)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取等体积浸渍法、共沉淀法和原位生长法制备Mn/REC催化剂,在确定最优负载量为10 wt%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探究了催化剂载体与活性组分协同作用本质。从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结果可以
目前,我国在繁忙高速铁路营运状态下进行路基增建方面技术研究较少。传统高速铁路帮宽路基本体常采取土质改良AB组料、同既有线路基砾石类或级配混合填料,此类填料重度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在高填方路基工程中将大幅增加既有线旁侧偏压荷载,易造成路基产生明显不均匀沉降,危害列车行驶安全。我国于2002年引进并发展了泡沫轻质土技术,其材料具轻质高强、自立性优良、可泵送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道路加宽、软基及冻
液态金属钠作为钠冷快堆的冷却剂,具有中子吸收截面小、比热容大的优点,但是,其化学性质活泼,所以,为了保证钠冷快堆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冷却系统中的钠流量进行准确监测。永磁式钠流量计常用于钠流量测量,但是,其永磁体在工作时会受到高温和辐射的影响,发生退磁现象,从导致钠流量测量误差增大。为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校准。由于内潜式的钠流量计在工作时需要浸没在钠液中,无法取出,因此,对于这类流量计只能进行原位校准
桥梁工程安全一直以来是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冰期桥墩安全性考虑,从冰期局部冲刷和冰期洪水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寒冷地区工程安全建设提供参考。局部冲刷问题的研究对于桥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冬季寒冷地区河渠会形成冰盖,冰盖的存在对河流中桥墩局部冲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水槽清水冲刷试验,采用不同流速、水深、墩径、粒径等条件,研究了冰盖下圆柱形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坑形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和明流
T梁桥横隔板是为了增强桥梁横向刚度、保持桥梁结构整体性而在T梁之间设置的传力构件,其通过变形协调,将荷载传递至各片纵梁上,起到荷载分配的作用。传统工艺是在现场采用现浇方式将横隔板与主梁连接起来,该方法在梁体架设就位后需进行大量的焊接与现浇作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这显然已与高效、环保理念相违背。近年来,在城市桥梁横隔板建设中,为避免传统施工方法产生的弊端,逐渐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
网格加筋壳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效率,常被作为重型运载火箭的承载结构。目前在运载火箭中使用的网架加筋壳材料主要为金属合金,为了防止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加筋壳被烧蚀或热屈曲失效,通常在加筋壳的外表面粘贴一层泡沫陶瓷。金属合金和泡沫陶瓷物理属性相差较大,在高温环境下两者之间的界面处存在着较大的应力集中,往往会造成界面产生裂缝或脱层,引发严重后果。本文将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
钢-混组合梁桥结合了钢材抗拉强度高,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桥梁运营过程中受到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由此引起的疲劳问题可能为桥梁的安全使用埋下隐患。除了车辆荷载的直接作用外,混凝土开裂、环境腐蚀效应等对结构产生的退化作用也会增加桥梁构件的疲劳损伤。因此,论文开展随机车流荷载作用下考虑结构性能退化的钢-混组合梁桥疲劳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以一座高速公路钢-混组合梁桥
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的机理是非常复杂的,能够正确计算出桥墩附近局部最大冲刷坑深度对桥梁工程的安全设计十分重要,传统回归方程计算最大冲刷坑深度时,在综合考虑相关控制变量和边界条件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实验室清水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的试验数据,分别分析了流速、有无冰盖、墩径、河床泥沙粒径和水深与桥墩局部冲刷坑深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对影响桥墩局部冲刷产生的相关因子进行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修建地铁。当地铁隧道平面布置与既有高铁或国铁线路相互交叉时,由于各地地质状况不同、工程背景各异,新修建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带来的地层扰动势必会对隧道邻近的既有线路结构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影响。本文以合肥地铁5号线某区间下穿国铁路基和高铁桥梁工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国铁路基和高铁桥梁结构各种
为了能对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进行合理的仿真,本文基于骨料形态特征建立了包含骨料、沥青砂浆、ITZ和空隙的沥青混合料细观虚拟试件,并将仿真实验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仿真实验数据获得的动态弹性模量与室内实验数据获得的结果能较好地吻合。为了研究骨料随机性特征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通过随机投放算法生成100个包含随机骨料库的细观虚拟试件,其中骨料截面轮廓采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