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区与活体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ran20039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锌矿开采过程释放到环境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具有潜在毒性,并通过土壤-植物-人的迁移途径等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险。有毒金属元素对人体的生物健康效应研究成为目前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建立和发展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环境介质和人体的重金属污染迁移途径,探讨铅锌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周围矿区Pb、As等有毒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对人体的健康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栖霞山铅锌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对其周围环境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发现Pb、As、Cr、Cd等有毒元素普遍存在于土壤、植物(菜园蔬菜)、动物组织,以及人体血液中,表明有毒金属已通过生物链系统进入人体,并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本论文基于研究沿土壤-食物-人等迁移链中各种不同环境介质和人体有毒金属分布和形态,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验方法和可靠的技术路线,对栖霞山铅锌矿开采周围环境介质中的Pb等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开展了研究。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和ICP-MS/AES获得矿区周围菜园土壤和蔬菜中的Pb、As、Cr、Cd、Fe、Mn等元素含量基础上,利用同步辐射XRF微区和X射线吸收分析技术,重点开展了 Pb等有毒元素在矿山周围大气颗粒物、人发、指甲等介质中的微区分布特征和形态分析。依据测试标样数据,利用线性组合分析法,对样品中Pb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获得了 Pb等有毒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形态转化与迁移特性。元素含量分析表明,栖霞山铅锌矿区附近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严重,菜园土壤中的Pb、As、Cr、Cd等有毒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其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的要求,Pb、As含量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3倍多,Cd为5-40倍。菜园种植的叶菜类和植根类蔬菜可食部分Pb、As、Cr、Cd、Cu、Zn含量总平均值(干样含量)分别为2.79,0.78,1.36,1.36,8.29,65.72μg/g,接近和超过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水平。叶菜类蔬菜蒜苗和韭菜中的Pb、As,芹菜中的Cd含量,严重超过了食品中的限量标准(Pb、As、Cd卫生标准含量分别是0.3,0.05和0.2 μg/g),根茎菜类水萝卜和胡萝卜中的Pb,胡萝卜中的Cd含量也超过了卫生标准(Pb、Cd的卫生标准含量分别是0.1和0.1 μg/g)。蔬菜中的Pb等元素高于健康风险评价值。叶菜类蔬菜中Pb、As与Fe的含量存在正相关性。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与蔬菜植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密切联系,蔬菜中的有毒金属很容易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Pb等元素在人体中的蓄积,产生生物毒性作用。SRXRF微区扫描分析发现,居民区单个大气颗粒物中Pb、Fe、Mn、Cu等多元素共存、空间分布非常不均且特征差异明显。Pb等元素的XRF高相对强度“热点”微区域Pb、Fe、Mn、Cu、K、Ca、S等元素呈共存特征,揭示了大气颗粒物生成环境信息,其来源与矿山开采污染有关。栖霞山铅锌矿区居民指甲中Pb的微区分布特征与指甲结构相关。指甲断面Pb呈层状分布,靠近外边缘层Pb的相对强度较高,在指甲中间层(表层和腹侧内层之间部分)Pb的相对强度较低,指甲腹侧内层Pb的相对强度最高,与指甲断面结构相对应。指甲腹侧内层物质来自不断生长的指甲床的贡献,认为指甲中Pb的含量可用于指示人体摄入Pb的水平。SR-XRF微区分析表明,居民头发毛囊根部的Pb相对强度较低,远离根部发干中Pb相对强度较高,具有与持续环境暴露相关的纵向累积特征;Fe、Cu、Zn纵向相对强度分布较稳定。发干皮质组织中Pb、Fe、Cu、Zn相对强度较高,表皮组织中Pb、Fe、Cu相对强度较低,但无Zn,髓质组织中Cu、Zn相对强度比皮质组织中稍低,Pb和Fe未检出。依据元素在头发中的分布特征,认为很可能外源性污染来源的Pb构成居民发Pb的主要来源,Fe、Cu、Zn为内源性生理代谢来源,Cu和Zn参与了头发发育的整个生理代谢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微小样品分析领域,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分析技术成为一门重要的分析手段。铅的形态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富集特征以及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作用密切相关。同步辐射XANES分析表明,居民区大气颗粒物中主要含有PbS04、PbO、PbS等形态组分,PbO,PbS等是矿山开采中的重要矿物,大气颗粒物来源与矿山开采活动相关。芹菜根、茎、叶组织中Pb的形态组分呈有规律的变化特征,其中Pb(Ⅱ)-O结合形态的组分在根茎叶中含量最高,Pb(Ⅱ)-S结合形态组分在根、茎、叶中依次增加,而在根部组织中可能存在无机形态的PbCO3·Pb(OH)2。铅的形态分析为进行生命组织中的金属蛋白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南京铅锌矿区存在Pb等污染生物链,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本论文根据环境和生命科学及X射线荧光分析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开展了原位活体分析技术与生物体铅中毒效应研究。应用109Cd放射源和HPGe探测器构建原位活体XRF分析装置平台,开展了激发源、分析对象,以及探测器几何配置与物理学效应的相关研究;建立了模拟人体骨骼组织的系列标样,开展定量分析模型研究,验证上述系统及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成功进行了人体骨铅原位活体测定,检测线达到14-20 μg/g;测定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群骨铅含量较低,在可以接受范围以内。铅锌矿区附近受测试居民全血铅含量普遍较高,浓度超出国家健康标准,在对应的人体骨骼中也发现了高浓度骨铅。在我国矿山开采铅污染区生物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基础上,借助于109Cd放射源和HPGe探测器构建原位活体XRF分析装置,开展原位活体骨铅测定,为深入研究铅的生态毒理学、建立人体中的铅代谢模型,以及可能爆发的集体性铅中毒事件的预警工作提供其它技术方法难以提供的基础数据。但由于征集志愿者比较困难,目前普通人群的样本数据较少。获取较大样本数的普通人群骨铅含量数据是进行骨铅含量与长期和慢性铅中毒效应研究的基础。
其他文献
时间是国际单位制和国际计量体系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安全、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间同步是电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通信网络的发展(例如5G网络,高精度通信网络等),进一步增加了网络对精确和可靠的时间同步的需求。电信以外的其他行业对时间同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机器类型通信(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网络分析和金融等应用都要求可追溯
湖北金山店铁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西端的鄂东矿集区内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矿体产于金山店岩体与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分为张福山(南缘)和余华寺(西北缘)两个矿区。赋矿围岩地层主要为嘉陵江组、蒲圻组和大冶组。矿体受接触带和断裂复合构造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局部呈脉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山店铁矿的矿床地质、矽卡岩矿物和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等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初步查明了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终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联系的愈发紧密,也为应急救援中,利用移动终端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并且近年来,基于通信信号的无线定位参数估计技术逐渐向多维化、联合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开展精度高、性能好的面向灾后复杂环境的基于通信信号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为提高定位精度和时效性,本文综合考虑灾害发生后通信环境恶劣、通信频带资源有
秦岭-大别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受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破坏影响,河南省传统产金地集中在小秦岭地区。豫西西峡-桐柏地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中段,区内处于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背景中,也受到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的伸展过程影响,复杂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岩浆活动为金属成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近年来,东秦岭-大别地区金矿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多个金矿床(点)找矿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位于区内东端的桐柏老湾
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电磁波在理论上具有无穷多个相互正交的本征态。由于这一特性,OAM波束可以有效地利用稀缺的频谱资源,提高通信信道的容量,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反射型超表面的OAM波束产生技术。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首先,本文在C波段设计并制作了一款用于产生l=2模态的宽带OAM反射型超表面。构成超表面的四分之一
学位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遍布于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马铃薯第一大生产国,年种植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排名第4,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均为育种者以引进种质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经3~4轮的定向改良育成,马铃薯遗传背景狭窄问题凸显。本研究以251份马铃薯种质为关联群体,经全基因组重测序,SNP为分子标记,结合2年8
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一直是群落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植物多样性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而有关植物多样性对地下生物量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文以新疆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完成对8种草地类型和15种土壤类型中379个样地的植物丰富度与不同土层地下生物量及总地下生物量的调查,从两者的平均数和变异系数的角度,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新疆草地植物丰富度和地下生物量
学位
1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乏力是ITP患者最痛苦的主诉之一,约90%的慢性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乏力症状。课题组在前期承担“973”项目研究中发现,基于“从脾论治”拟定的“健脾益气摄血方”可明显改善ITP患者乏力症状,调节免疫稳态,有效提升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缓解出血倾向,证实了慢性ITP是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