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作用下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在适应我国建筑节能要求下提出的无机保温材料,其耐久性能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系统的保温效果和服役寿命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现行规范中基于有机保温系统的耐候性试验方法未能准确评定无机保温砂浆系统的耐久性,因此,探索适用于无机保温系统的试验及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一部分,旨在揭示碳化作用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论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材料特点,采取宏微观相结合的手段对保温砂浆的抗碳化性能以及碳化作用对保温砂浆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分析其劣化破坏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保温砂浆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设计三种保温砂浆系统,选定0、3d、7d、14d、28d五种参数,对保温砂浆试件进行室内快速碳化试验,分别测定其碳化深度值,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镜扫描试验分析保温砂浆的碳化产物。同时,将实验室试验数据和现场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快速碳化与自然碳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碳化作用后,保温砂浆的碳化产物CaCO3附着在砂浆孔隙边缘,使得孔隙率降低;保温砂浆的碳化深度与碳化龄期存在幂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保温砂浆系统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2.碳化作用下保温砂浆基本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0、7d、14d、28d碳化作用下的保温砂浆试件进行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不同龄期的碳化作用对其传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8d碳化作用后,保温砂浆的线膨胀系数减小了24.44%,导热系数增加了8.73%,表明碳化作用对保温系统的保温效果影响较小;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压折比、抗拉强度和拉伸粘结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增长幅度分别为16.58%、33.12%、11.70%、55.71%、14.41%,且碳化前期增长幅度较大,表明碳化作用对保温系统的安全耐候性未造成不良影响。3.碳化作用下保温砂浆抗冻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0、7d、14d碳化作用下的保温砂浆试件进行0、15次、25次、50次冻融循环试验,测定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研究碳化作用对其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碳化作用的保温砂浆的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比未碳化的小,损失率最大分别降低18.51%、13.93%,说明碳化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浆的抗冻性能。4.碳化冻融耦合作用下保温砂浆基本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耦合作用下的保温砂浆试件进行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碳化后保温砂浆的热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在冻融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碳化冻融耦合作用后,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增大,增加了13.09%;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压折比、抗拉强度、拉伸粘结强度的降低率减小,说明在合理的碳化龄期范围内,碳化时间越长,抗冻能力越强。通过以上试验得到的结论,将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提供试验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是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6 318 812 112)和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6 319 812 130)的部分研究内容。部分填充混凝土的矩形钢管桁架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本文对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以其结构合理、外型美观,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桥建设中。单箱多室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因宽度较大,空间效应明显,其受力与变形特点目前研究较少,相关的理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箱梁桥的结构形式有朝着宽箱、薄壁、少腹方向发展的趋势。大跨径箱梁桥一般都设计成变高度形式,梁底的线形可以为圆曲线、
本文是在前人对GSIFCON的力学与电学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导电性能与升温化冰融雪的试验研究。本文对GSIFCON配合比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导电升温要求与节省
本论文进行了组成材料对净浆、砂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在掺和料取代水泥量为50%的情况下,净浆部分研究了不同掺料(掺和料+纤维、胶粉)、不同龄期分别对其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部位的配筋研究一直是各国预应力混凝土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各国的研究方法和结果目前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研究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部位的配筋设计方
高强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具有承载力高、变形性能好和节省钢筋等优点,经济效果良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结构形式。随着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高强材料特别是高强混凝土在
基于振动的结构健康监测(损伤诊断技术),以其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大跨度桥梁),已成为目前结构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在系统调查当前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经出了桥梁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疲劳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为许多实际工程中的桥梁、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其他的结构等不但要承受静载作用,还经常要承受多次重复的循环荷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层或是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是制约高层建筑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关键环节。透过对高层建筑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