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第一大天然纤维作物,也是世界第六大油料作物。它可以提供天然的纺织纤维,棉籽也是重要的油料来源。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国民需求,对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产量高、纤维长、强度适中、细度好的棉花品种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本研究以来自中国、巴基斯坦、美国、巴西、乌干达等国家的200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两年3个试点(河北、江苏、新疆)的田间调查以及统计分析棉花单铃重、衣分、衣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6项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到产量、品质性状优良的棉花种质材料,为育种提供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特异性突出的种质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产量性状分析和品质性状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铃重的变幅为3.34 g~7.48 g,衣分的变幅为22.83%~46.97%,衣指的变幅为3.65 g~8.74 g,产量性状中衣指的改良潜力最大,纤维长度变幅为23.81 mm~33.08 mm,不同品种的比强度变幅为24.47 cN/tex~32.11 cN/tex,相差7.63 cN/tex;马克隆值变幅为2.99~5.27,变异系数最大。2.方差分析表明,全部6个产量、品质性状在环境和品种间的变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衣指与铃重、衣分、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纤维长度与铃重、断裂比强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衣分和马克隆值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的相关性,在沧州和均数环境下呈现极显著水平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陆地棉种质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48%,可反映大部分遗传差异信息。3.采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构建聚类图,根据6个产量、品质性状将200个品种分别划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6个类群,阐明了这些种质的遗传基础,类群I为产量性状突出的类群,代表品种有苏优6108等,类群IV为品质性状突出的类群,代表品种有鲁棉研28号等,类群V为综合性状最好的类群,代表品种有新陆早36等。4.根据铃重、衣分、衣指主要产量性状和3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筛选出铃重大于6.2 g的品种13个、衣分高于40%的品种84个、衣指大于7.5 g的品种49个、纤维长度大于30 mm的品种60个、断裂比强度大于30 cN/tex的品种5个、马克隆值属于A级范围的品种23个和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2个,这些优异的特异性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丰富、遗传多样性强,为现代育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综上可知,这些来自于不同大洲、不同国家和不同流域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棉花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品质育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现代育种做好资源上的准备,并为鉴定各具特性优良种质和现代育种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