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5-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土壤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03年底到2006年8月,国家开展了“保德-准格尔旗-府谷”黑三角整治,强制关闭规模以下污染严重的小土焦炉,积极引导荒煤气的综合利用,重点整治污染超标企业,大量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小土焦炉。该类关闭企业厂区遗留的土壤中有机物及部分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关注。该类场地原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煤化产生的废水和废渣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可能通过暂存点泄漏、淋洗迁移下渗等进入土壤,可能的污染范围包括存放位置及周边,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较大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废弃煤化厂进行土壤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关于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和燃煤电厂等周边区域的土壤污染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国内外学者均已展开广泛研究,但对于废弃的煤化(焦化厂)类遗留厂区土壤污染的调查评估还鲜有报道。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废弃煤化厂区土壤污染状况,以更好地利用场地,为场地下一步用地管理提供参考。为探明煤化厂区土壤是否存在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本文以陕北某煤化工厂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污染特征,通过实地取样、检测,系统分析厂区内土壤污染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厂区不同工艺单元的分布,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源解析;对不同污染物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以及对煤化厂区内进行二级建筑物建造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资料分析,场区内潜在污染源分布区域主要为堆煤洗煤区、生产区、兰炭堆放区,重点关注指标有:有机物、重金属、全氮、总磷、苯酚、总氰化物、硫化物。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可知,该区域土壤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而土壤养分全氮全磷的含量较低,表明场区内土壤养分贫瘠,不适合将其改为农田。(2)根据实验结果,有机类污染物除总石油烃有少量检出外,其余有机污染物均未检出,且总石油烃远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第二类用地指标筛选值;重金属类污染物除六价铬、镉未检出外,其余重金属均有检出。根据单项污染指数的评价方法,可知其余检测出的重金属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第二类用地指标,这表明煤化遗留场地土壤在此标准下不受有机类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污染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有石油烃检出,说明该类场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影响,但是检测结果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第二类用地指标,表明该场地有机类污染风险可以接受。(3)该类废弃焦化场地的土壤污染调查应以工艺区、废水处理区及原料和产品堆存区为调查重点,调查深度应大于污染源深度,调查因子重点关注有机类污染物,兼顾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