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幼儿用筷动作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反映着幼儿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感官通道统整、协调的能力,影响着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里锻炼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活动主要有:建构积木、拇指游戏、绘画和书写等。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小肌肉动作,如用筷用勺、扣纽扣、系鞋带、打结、叠衣服等动作技能,逐渐从保育范畴中抽离出来,成为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筷子是中国人进餐的必备餐具,而使用筷子不仅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手部复杂操作型动作技能,还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能力整合性发展。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的动作发展观点为系统研究策略和方法,旨在了解幼儿执筷姿势和培养现状、用筷和用勺的动作特点及其系统性关联、用筷动作技能学习的发展性特点。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展开:实验一是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对幼儿用筷、用勺动作样本的运动录像解析,比较幼儿用筷、用勺的动态系统特征;实验二是一个系统地追踪观察、记录三名目标幼儿从不会执筷到熟练用筷的动态发展过程的跨个案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用筷、用勺动作同属一类动作程序,在动作形态上都是相近的。用筷、用勺与用笔动作间共享着部分动作协调与控制的身体系统,这是手部精细动作间产生迁移效应的基础。通过对用筷、用勺动作特点的系统动态比较,发现两个动作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运动速度和选取时间比上,即动作的快慢、夹(舀)取的快慢,是用筷、用勺动作好坏的有效的、过程导向的评价指标,为成人口头指导幼儿学习用筷、用勺提供方向。2.用筷动作技能学习是多重身体系统不断协同活动,以求最佳配合状态的练习过程;是基于生理成熟、以往动作经验、社会环境支持和反复练习的多元化、跨越式的发展过程。3.2-5周岁幼儿执筷姿势尚未定型,但以交叉执筷姿势为主。幼儿用筷动作技能的操作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游戏化练习是幼儿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在涂层测厚仪操作中,操作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测量几次的数据往往都不相同,或者是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较大偏差,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测量操作变得难以控制。有些
新媒体这一崭新的媒体形态以其受众广泛参与、即时互动、信息传播迅捷且富平民化、自主化的鲜明特色和优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其相比,劣势毕现,无法回避。传统媒体要生存发
目的 :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唇裂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改善上唇形态 ,延长唇高 ,本文对Millard法进行了改良 ,经 12 3例手术验证 3~ 6年随访 ,效果
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LCC)理论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的相关机构和学者正在对LCC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推行LCC采购在企业发展
目的:探讨及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RF)、海奥生物膜联合骨粉用于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缺损处早期引导骨生成的能力。方法:选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其双侧下颌骨下缘上2mm
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3个层次,通过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考察大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发现扩招后3个层次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目的:通过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系统评价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
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作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新的理性认知,是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本文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整体性”,
开展院前溶栓是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尽早得到再灌注治疗的重要途径,正确实施这项技术的前提是急救医生必须对溶栓疗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仅仅只知道溶栓操作方法是远
目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血管富集性的肿瘤,其生长及转移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