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头上”。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反映着幼儿视觉、触觉、运动觉等多感官通道统整、协调的能力,影响着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里锻炼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活动主要有:建构积木、拇指游戏、绘画和书写等。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的小肌肉动作,如用筷用勺、扣纽扣、系鞋带、打结、叠衣服等动作技能,逐渐从保育范畴中抽离出来,成为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筷子是中国人进餐的必备餐具,而使用筷子不仅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手部复杂操作型动作技能,还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能力整合性发展。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的动作发展观点为系统研究策略和方法,旨在了解幼儿执筷姿势和培养现状、用筷和用勺的动作特点及其系统性关联、用筷动作技能学习的发展性特点。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展开:实验一是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对幼儿用筷、用勺动作样本的运动录像解析,比较幼儿用筷、用勺的动态系统特征;实验二是一个系统地追踪观察、记录三名目标幼儿从不会执筷到熟练用筷的动态发展过程的跨个案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用筷、用勺动作同属一类动作程序,在动作形态上都是相近的。用筷、用勺与用笔动作间共享着部分动作协调与控制的身体系统,这是手部精细动作间产生迁移效应的基础。通过对用筷、用勺动作特点的系统动态比较,发现两个动作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运动速度和选取时间比上,即动作的快慢、夹(舀)取的快慢,是用筷、用勺动作好坏的有效的、过程导向的评价指标,为成人口头指导幼儿学习用筷、用勺提供方向。2.用筷动作技能学习是多重身体系统不断协同活动,以求最佳配合状态的练习过程;是基于生理成熟、以往动作经验、社会环境支持和反复练习的多元化、跨越式的发展过程。3.2-5周岁幼儿执筷姿势尚未定型,但以交叉执筷姿势为主。幼儿用筷动作技能的操作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游戏化练习是幼儿提高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