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滩海地区新近系典型区块河流砂体叠置模式与时空演化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胜利滩海地区新近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滩海地区垦东12块、孤东七区西、埕北22块三个典型区块,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在对关键井岩心精细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资料、测井资料厘清各典型区块沉积相类型,建立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最终明确河流砂体叠置模式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分汊河、曲流河三种河流类型。其中垦东12块、孤东七区西以及埕北22块馆上段沉积早期以及垦东12块馆上段沉积末期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除埕北22块Ng5~Ng3时期主要沉积曲流河外,其余各地区馆上段沉积中期以及末期以发育分汊河为主。运用构型分析方法,识别出了心滩、河道砂坝、边滩、滞留沉积、决口扇、废弃河道、天然堤、洪泛砂、泛滥平原/泛滥盆地共9种构型要素。除泛滥平原泥岩其本身构成四级或五级界面外,各构型要素的顶底界面为四级界面或五级界面。纵向上,Ng7~Ng3沉积时期由切叠式、多边式为主向孤立或独立式为主转变,相应地砂体空间叠置样式由带状及片状为主导向透镜状为主导转变,Ng3~Ng(1+2)沉积时期由独立或孤立式向切叠式、多边式转变。横向上,自垦东12块经孤东七区西至埕北22块,砂体垂向叠置样式逐渐向切叠式发育程度减小,叠加式及独立式发育程度增大的方向转变;侧向叠置作用由单边及多边式向孤立式转变,砂体空间叠置样式由带状及片状向透镜状转变。
其他文献
埋藏过程中,碎屑岩储层能否在中深层形成规模性长石溶孔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现代沉积物中的长石溶孔在埋藏压实过程中能否保存至中深层为切入点,依据“气候条件、碎屑颗粒组构、母岩类型、沉积物搬运距离”等沉积条件与岩石组构方面相似原则,选择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牛庄洼陷沙三段浊积扇砂体以及具有可对比性的青岛地区现代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借助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薄片
基于解耦延拓方程的波场分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获得弹性矢量波场的方法,此波场分离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解耦的纵、横波质点振动速度场,还可以获得纵、横波应力场。其中,在利用横波纯应力场单一分量进行成像时存在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基于弹性波解耦延拓方程的横波纯应力场的成像进行研究;除此之外,针对纯波成像时开角处存在的极性反转问题及角道集的提取与成像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针对横波纯应力场在利用
阿满过渡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腹部偏北,介于阿瓦提坳陷与满加尔坳陷之间,北为塔北隆起,东南以塔中低凸起为界。在南北方向上表现为凹陷,东西方向则为隆起,是一个特殊的“马鞍状”构造,受多期地壳运动影响,该区断裂复杂。本论文通过运用相干体技术对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结合野外踏勘,从全新的角度对阿满过渡带的断裂特征、断裂体系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阿满过渡带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
本文通过岩心裂缝识别描述和成像测井解释,对研究区单井裂缝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定量计算裂缝参数,裂缝密度、开度、长度、倾角以及走向等统计结果表明:迪那2气田的裂缝走向主要以NNW-SSE和NE-SW为主,岩心范围内的变化裂缝长度多数小于20cm,迪那2气田发育大量高角度缝和直立缝,部分井段可见网状斜交缝,裂缝主要呈雁列式和斜交式分布。进一步根据裂缝成因机制类型或与古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将裂缝划分为大尺度缝
板桥-滨海斜坡区沙三二~一亚段细粒沉积岩具有分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和厚度大的特点,并且已经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本文以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岩芯、测录井资料以及丰富的分析测试资料等,对研究区细粒沉积岩的岩相、岩相组合的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烃源岩特征及储集层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的优势岩相组合,并进行甜点区的预测。通过
构造成岩作用主要关注沉积物(岩)变形过程中发生的流体流动、物质迁移与化学变化,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已在储层成因与演化研究方面初显优越性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构造成岩作用研究思路指导下,借助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分析、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库车坳陷DN2气田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构造成岩演化及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DN2气田古近系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为主、其次为原生孔及裂缝;裂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各大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火山岩(含火山碎屑岩)油气藏已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目前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岩石物理分析还不够成熟,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储层流体识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研究了火山岩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针对火山岩叠前CRP道集资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研究;在
黄骅坳陷是在华北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前古近系已成为其重要的勘探领域。燕山期作为华北东部重要的变革期,其构造发育特征对燕山期地层展布与沉积格局、古生界和三叠系的剥蚀与改造以及新生代的盆地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本论文以黄骅坳陷燕山期构造发育特征为研究内容,系统研究燕山期的构造特征,揭示研究区燕山期古构造格局及盆地发育特征,旨在为黄骅坳陷前古近系油气勘探提供借鉴。黄骅坳陷中生界可划分为下-
准噶尔盆地南缘处于北天山山前,是西部的一个典型叠合前陆盆地油气聚集区。本文以野外地质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构造控藏理论为指导,对南缘中西部三排背斜带的构造样式、构造油气藏解剖、圈闭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明确了断裂控藏作用,并总结了南缘中西部的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发育以压缩构造为主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样式整体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整体的勘探和研究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及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相标志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探讨了富县探区延长组下组合油层组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规律。以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为指导,通过运用镜下薄片的鉴定结果,并结合X-衍射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以及利用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室内实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