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日休在《文薮》第七卷《郢州孟亭记》一文中提出了“当巧不巧”的创作主张,并在《次韵陆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一诗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由此提出他反对奇巧文风的文学创作要求。
“当巧不巧”说的提出,一方面是皮日休要求革除晚唐浮靡绮艳文风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皮日休关于文章要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意识。综观皮日休《文薮》一书,“当巧不巧”说最终落实为在散文创作中的“穷理”、“原情”、“剥非补失”三点具体要求。
皮日休以儒家道统的后继者自居,在散文创作理念上以“穷理”、“剥非补失”为旨归,深刻体认了韩愈“文以明道”的古文创作思想;而在散文创作实践上他同样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艺术特点。这说明皮日休“当巧不巧”的散文创作主张是“古文运动”在晚唐的应声之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