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基线血尿酸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患者650名,冠脉动脉造影结果证实阴性的166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选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和病历相关资料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心脏彩超LVEF。应用SPSS 21统计学软件对入组数据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冠心病与对照组、因冠心病死亡与在院冠心病组病人的计量资料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间SUA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别;根据2016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指南将冠心病患者的EF分为HFr EF(EF≤40%)、HFmr EF(40%<EF<50%)、HFp EF(EF≥50%)三组,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将三组LVEF间的血尿酸数值进行两两比较;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冠脉树分类,心脏器质性病变定义为冠脉造影提示主要冠脉血管(指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程度≥75%;根据冠脉血管病变数量分别分为1、2、3组,采用IBM SPSS AMO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协方差路径模型通过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尿酸、主要冠脉发生病变数量、左心室射血功能分数三者间的是否存在联系性;结果635例冠心病患者完成610d的随访,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根据完成随访病人的SUA水平分成两组,分别为高尿酸组和正常血尿酸水平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结果:1.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病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间在性别、年龄、Cr、SUA、LVEF、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冠心病组年龄、SUA、Cr均高于非冠心病组,LVEF值低于非冠心病组,另外男性多伴冠心病;在性别、(S)cr、SUA、血糖及LVEF等临床资料方面,在院冠心病组与死亡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三组不同LVEF间的SUA进行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LVEF低于对照组,LVEF与血尿酸水平存在负性关系(P<0.05)。3.协方差路径模型分析示:高尿酸是主要冠脉发生病变且进展的危险因素,主要冠脉病变的程度及数量越严重则LVEF数值越低;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尿酸血症是LVEF发生功能障碍的独立重要影响因素。4.随访结束,总共635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随访,未统计到心血管死亡事件,记录到平均随访时间为610d。从Cox回归分析结果解释到,LVEF及(S)cr是冠心病患者产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95%CIs(1.001-1.015)P=0.022;95%CIs(0.961-0.992)P=0.003)。5.根据卡方检验,冠心病伴高尿酸血症病人发生心衰事件的概率较冠心病伴正常血尿酸水平高,且两组间的概率数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的SUA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且LVEF值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冠心病病人的LVEF越低,那么SUA呈现出越高的水平,说明两者间存在负性关系;另外高尿酸血症是直接引起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导致左心室射血功能障碍。LVEF及Scr两者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高尿酸的独立影响因素,高尿酸血症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衰再入院的概率,最后高尿酸血症严重增加冠心病患者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住院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回归模型以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死亡风险,为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
目的:肺脓肿发病率不明确,但目前尚未见大宗临床研究对其规律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进行总结。本研究通过探讨我院230例肺脓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肺脓肿相关性脓胸(Pulmonary abscess-related empyema,PARE)的危险因素,期望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及早辨别不同病原菌感染,为肺脓肿的早期有效目标抗病原经验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5.01.01
目的:探讨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改变口服降压药用药时间对降压治疗效果、血压达标情况的影响,分析高血压时间治疗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石狮市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337名就诊时诊室血压正常(BP<140/90mm Hg)却仍然反复出现头晕、头痛和(或)存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识别出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42例(其中男性2
目的观察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HGF-MSC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为评价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后的肺纤维化(PF),取7周龄的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体重18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LPS处理组(LPS组)。LPS组大鼠采用LPS三次给药法建立PF模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CYP)2J2基因过表达对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合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取8周龄250-300g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对照组(Control),肺动脉高压组(PAH),肺缺血再灌注组(IR),肺动脉高压合并肺缺血再灌注组(PAH+IR),r AAV-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的肺动脉高
目的:分析既往入院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对术中参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分析,评估消融指数(AI)指导下行持续性房颤左房BOX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手术方式为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左房顶部线电隔离术+左房后壁线电隔离术(简称左房BOX射频消融术),将手术患者
逻辑哲学是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国外、尤其是在欧美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但目前在我国还属薄弱领域,因此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外对这个学科的研究的进展情况。莱思彻(N.Rescher)在《哲学逻辑学的主题》一书中给出了一个逻辑图谱,勾划了逻辑哲学所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特译出,以供参考。
期刊
背景:主动脉夹层是指内膜局部形成破口,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使内膜剥离形成真假腔的危重主动脉疾病,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药物根治,未治疗的患者中发病后每小时的死亡率增加1-2%。目前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年龄年轻化,误、漏诊报道多,死亡率仍较高。主动脉夹层发病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能够为寻找该病的
背景及目的: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属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五型中的第一型,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肺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功能紊乱,并长期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栓形成。这些病理改变使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增大,从而导致PAH的发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有极高致死率的严重疾病,几乎所有类型都存在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受损和收缩高反应性。5-羟色胺(Serotonin hydrochloride,5-HT)是一种强效的肺血管收缩剂,在PH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在PH动物模型中,也证实慢性低氧能够增强5-HT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反应。已有研究表明,5-HT的产生可激活相应受体,从而引起烟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