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语音在调幅广播信道中的传输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723.1和G.729是ITU-T推荐的语音编码标准,其压缩率都很高,高效的压缩意味着信息"浓度"的增加,同时导致抗干扰能力的下降.当G.723.1和G.729应用于DAM系统时,由于中、短波信道误码率较高,而且带宽又窄,这就需要有一个效率很高的信道编码,才能有效的保护信源数据,提高音质.通过对G.723.1和G.729和语音编码的研究,发现其不同的编码参数对信道误码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将有限的信道冗余度用于保护重要的编码参数是提高信道编码效率的一个基本的原则.该文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分析G.723.1和G.729语音编码的不同参数对信道误码的敏感度.在该文的最后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无线电思想的虚拟DAM平台.这是一个用于协助快速验证和测试DAM系统研究的软件.第1章简要介绍了DAM系统和中、低速率语音编码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该文研究的课题.随后介绍了虚拟无线电的思想.第2章详细介绍了G.723.1和G.729误音编码的原理,并且比较了这两种语音编码算法的异同.第3章采用人工引入误码的方法,计算了G.723.1和G.729语音编码的参数中的每一个比特在受到误码干扰以后的还原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分析了测试的结果,得出了不同参数对误码的敏感度.另外提出了一个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的考虑.第4章介绍了一个基于虚拟无线电思想的虚拟DAM平台的开发需求,设计思路.设计开发这个软件是为了能够快速的建立一个DAM试验系统,用于协助验证测试DAM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研究结果,促使其不断完善.第5章对该文做了一个总结.
其他文献
该文结合"10M/100M以太网交换芯片的设计"课题,介绍了以太网技术发展的概况和IP CORE、SoC的设计方法,阐述了以太网交换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了CSMA/CD协议、交换机、VLAN的原
现代通信发展的目标是个人通信,即不论是谁、不论在何处和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和希望联系的人进行包括语音、数据、视像在内的多业务通信。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必须具有支持移动的能
本文研究了短波数字通信系统串行传输中的均衡技术,以及定点DSP均衡算法的实现。首先从短波信道的特性分析入手,建立了基于CCIR建议的Watterson模型的短波信道模型。分析不同均
本文基于一个CDMA基站仿真器项目,探讨了cdmaOne和WCDMA基站仿真器基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对于cdmaOne基站仿真器,作者在对IS-95系列协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信道编译码
在IP/MPLS/WDM多层网络体系结构中,如何结合各层的拓扑、资源信息以及生存性方面的特点来完成联合路由及联合生存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该论文中,我们首先研究了在动态业务
统一同步的节点时钟是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基础,数据融合、功率管理及传输调度等都离不开多节点间的时钟同步。因此,时钟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系统规模的扩大,计算机软件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软件系统结构在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层分布式结构模式以其可伸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