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其降水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不仅会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同时还对高原自身的水循环、冰川冻土演变、沙漠化进程以及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青藏高原降水的地面观测数据分布不均,而卫星数据虽分布均匀但在高原地区的准确性往往有待提高。因此,本文首先通过优化变分订正方法,将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和TRMM卫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其降水是全球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不仅会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同时还对高原自身的水循环、冰川冻土演变、沙漠化进程以及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青藏高原降水的地面观测数据分布不均,而卫星数据虽分布均匀但在高原地区的准确性往往有待提高。因此,本文首先通过优化变分订正方法,将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和TRMM卫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以克服两种资料各自的缺点,得到准确度高,分辨率高的降水产品。以此为基础,展开对青藏高原降水分布和变化的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多种观测、再分析资料及统计方法,从气候尺度的视角,探讨了高原水汽输送窗口的全球效应,剖析了高原降水分布及其变化对高原区域冰川变化、以及对暖湿化背景下的植被变化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引入了优化变分的订正方法,得到高分辨率的青藏高原区域降水产品。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青藏高原台站资料观测在中西部观测“空白区”的问题,本文引入了插值优化的变分订正方案,将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和TRMM卫星降水产品进行融合。结果表明,优化变分校正后的TRMM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的均方根误差更小,相关系数更高,即更接近实测值。(2)运用优化变分后的TRMM降水产品对青藏高原地区1998-2018年的降水进行简单的分析。空间分布上看,青藏高原的降水自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少;从降水的变化趋势来看,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喜马拉雅山脉、藏东南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附近区域,降水呈缓慢增长趋势。(3)基于近几十年来的多源气象数据可以得出,青藏高原的降水所需的水汽来自于低纬海洋地区,在高原热源的驱动下,高原的水汽不断向上输送,这一方面使水汽从下层不断补充进来,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流活动,进而有助于青藏高原降水的产生。(4)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冰川退缩程度存在差异,与其降水“补给”变化密切相关。分析青藏高原的温度、降水变化与高原冰川退缩,发现在高原区域一致升温的背景下,冰川退缩程度的南北差异与南、北冰川区降水变率呈明显的关联性。这也就是说,气候变暖是青藏高原冰川退缩的主因,而代表性冰川区降水“补给”变化是造成青藏高原南、北地区冰川退缩程度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5)不同区域水汽输送的变化及海温热力驱动,是影响青藏高原南北冰川区降水“补给”变化差异的重要原因。近20年来,南亚季风影响下的来自印度洋的跨赤道暖湿气流的增强,为高原西北部冰川区(帕米尔-喀喇昆仑冰川区)带来了一定的降水“补给”,使该区域冰川退缩程度减弱;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山脉-藏东南冰川区受到来自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减弱影响,夏半年降水呈下降趋势,从而引起降水“补给”失衡,造成了青藏高原南缘区域的冰川呈显著退缩显著特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印度洋海温呈升高趋势。高原西侧海温热力驱动相关的暖湿气流上升显著,其高层水汽输送爬升至高原西北部构成了该冰川区降水“补给”效应,冰川物质亏损速较小;反之高原东侧处于水汽输送垂直环流的低层暖湿气流下沉支,导致南部冰川区水汽输送减弱,造成降水“补给”失衡,加剧了冰川的物质亏损。(6)通过对比青藏高原区域在植被生长季的温度及降水变化,我们得到结论:温度虽然可以影响植被的生长,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青藏高原植被指数变化相对降水存在“月滞后”的响应效应。而进一步的相关特征分析,表明了高原生态变化对降水响应具有复杂性,即温度的升高促进了高原区域植被的增长,降水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青藏高原北部植被的生长;而在青藏高原南部,降水量的下降趋势对该区域植被的增长存在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季风影响下的不同区域水汽输送的变化,也是影响高原植被生长和暖湿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天气预报的进步主要归于数值模式对控制方程求解精度的提高;随着数据的骤增,人工智能的方法已逐步显示其强大之处。传统的人工智能通常缺乏对“因果”的考虑,但对于天气系统这类有时序的动力系统,其自身已蕴含了“果”在时间上必不能发生在“因”前面的这样的重要信息。如何找到这类动力系统内部的因果关系并将之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不仅仅在气象领域更在整个人工智能方向上都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因果推断多是
社会化电子商务是指用户通过内容生成、交互互动等方式自发进行信息分享与传播以辅助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推广和销售行为的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中的海量生成内容使得用户难以从中找到真正所需的信息或产品,且平台中存在的恶意推荐、虚假宣传和网络钓鱼等失信行为使得用户怀疑他人评价信息的真实性,这些问题造成平台利润和信誉的双重损失。因此,如何建立面向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推荐机制以帮助缓解平台中存在的信息过载和信任缺失问题显得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以侵蚀形式出现的骨破坏。骨破坏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影响RA患者工作和生活。目前RA研究主要关注于滑膜炎症,对骨破坏的研究有限。因此,本研究拟(1)明确艾灸对RA家兔治疗作用中是否有骨保护效应;(2)探索Wnt信号通路的Dvl2、OPG/RANKL/RANK系统和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艾灸治疗RA家
本文首先利用AVISO(Archiving,Valid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卫星高度计资料、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卫星遥感数据,充分研究了大涡(Great Whirl,GW)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揭示了GW中心位置及相关特征变量的年际变化特
随着通信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愈发迫切,结合多元发展需要,中国铁塔公司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在企业新的发展战略下,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铁塔成立之初,所有员工均从三家运营企业进行选任,随着员工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业绩,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对中国铁塔T分公司绩效管理进行深
在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工业设备逐渐趋向复杂化、精密化和智能化,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工业流程的瘫痪,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已成为当前工业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轴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轴承故障诊断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建模,提出相应的故障诊断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方法过于依靠人工经验以及无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依托互联网的社交网络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谣言在社交网络上也不可避免地传播。研究复杂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机制对理解谣言传播规律、制定有效的谣言控制措施具有实际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社交网络中谣言传播者个体存在心理差异,针对传播者个体因素的研究很少,基于此建立Si-SIR(沉默-未知-传播-免疫)谣言传播模型,并考虑随机噪声干扰、最优控制模型等,研究谣言传播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和谣言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新型信息技术在5G和未来6G网络中应用正在得到关注,以支持多样化信息共享的需求。区块链无线接入网可能是一种为面对信息共享挑战的资源分配而提出的服务架构与技术,它可能对现有移动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网络控制方式和服务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对于传统无线系统的复杂资源分配问题,拍卖机制、遗传算法可能是候选方法,但是面对零信任的网络场景下的资源分配,则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资源分配策略。其次,传
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和应用,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传统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相比,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不仅可以解决用户频繁切换蜂窝、蜂窝间干扰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不均衡等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增强宏分集来有效抑制用
设施黄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我国设施农业种植产业中发展非常快的产业之一,低温寡照是秋冬季影响设施黄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如何有效防御低温寡照气象灾害是设施黄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研究以“津优101”为试材,利用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低温、寡照及低温寡照复合胁迫对设施黄瓜开花结果期的叶片生理特性、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基于低温寡照对设施黄瓜植株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