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赣州市初中学生焦虑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检出现状,从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行为及生活方式、自评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多角度探讨初中学生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对焦虑症状的作用路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为提出针对性的焦虑症状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赣州市四个区/县(章贡区、南康区、于都县、信丰县)共8所学校的一年级至三年级3081名在校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焦虑症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等)、家庭情况(父母亲文化程度、与父母的关系等)、行为及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锻炼、睡眠质量等)、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生活压力、自评学习压力等)、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焦虑症状等。采用Epidata 3.1建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IBM 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的构建。结果:1.赣州市初中学生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27.3%,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焦虑检出率依次为21.5%、4.8%及1.0%。2.无单独居住房间者焦虑症状检出率是有单独居住房间者的1.383倍(95%CI:1.097~1.744);三餐饮食不规律者焦虑症状检出率是饮食规律者的1.724倍(95%CI:1.352~2.198);睡眠质量不良者焦虑症状检出率是睡眠质量良好者的1.580倍(95%CI:1.150~2.171);自评体型偏胖者焦虑症状检出率是自评体型正常者的1.403倍(95%CI:1.087~1.812);自评学习压力大者焦虑症状检出率是自评压力小者的2.351倍(95%CI:1.658~3.333);高生活事件得分、高消极应对得分对焦虑症状具有正向预测作用(OR>1),高积极应对得分对焦虑症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OR<1)。3.结构方程结果显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构建的模型1中,家庭情况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焦虑症状,间接效应为0.006;行为及生活方式、自评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焦虑症状,总效应依次为0.420、0.264及0.484。4.以消极应对方式为中介构建的模型2中,个人基本情况间接影响焦虑症状,间接效应为0.026,行为及生活方式、自评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焦虑症状,总效应依次为0.400、0.241及0.522。在两个模型中,生活事件对焦虑症状的影响作用最强,总效应分别为0.484和0.522。结论:1.赣州市初中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焦虑问题突出。2.单独居住的房间、三餐规律饮食与否、睡眠质量、自评体型、自评学习压力、生活事件、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3.以积极应对方式构建的模型1中,家庭情况间接影响焦虑症状,行为及生活方式、自评健康及生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焦虑症状。4.以消极应对方式构建的模型2中,个人基本情况间接影响焦虑症状,行为及生活方式、自评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焦虑症状。在两个模型中,生活事件对焦虑症状的影响作用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