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取得时效制度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前五十年在中国的法制变迁色彩斑斓的历史长河中绝对称得上是最值得研究与分析的一段进程。传统中华法系的逐渐暗淡,大陆法系在中国土壤中逐步发芽,在这创新与继受的过程中,如何完成大陆法系和中华法系的融合与共生,自然而然的成为法律制度演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取得时效制度正是在这不断融合与发展的法治进程中逐渐产生与发展的。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在借鉴前苏联法律制度的传统,因此我国目前民事法律制度中总倾向于排斥“取得时效”这个字眼,单单只规定了诉讼时效。但正是由于该原因,缺乏了取得时效制度,造成了自己的财产长期被他人占有使用之后,在该财产上所产生了权利混乱状态无法妥当解决的问题。从而,本文通过研究清末民国的取得时效相关制度,会对于如今的民事立法以及民法学理论的发展有着纲举目张的积极意义。取得时效制度作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取得方式,该项制度能够在市民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展现突出的作用。因此,将取得时效制度纳入未来的民法典中,成为民法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民事立法进程中所应当实现的。不仅如此,由于取得时效是时效制度的子单元,与诉讼时效制度能够有机衔接起来,从而共同形成完备的时效体系这个母单元。作为古老的民事制度的一种,取得时效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现如今,仍然有很多国家与地区因为它的科学性而将其吸收成为本国的具体制度。取得时效制度有着明确产权、解决争议等诸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并且,取得时效最大作用还在于它对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以及上层建筑的不断升华,法学界已经将研究视角逐步落向这项制度上,在之后的中国民事立法上,一定会探索出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取得时效制度。本篇文章主要是从清末民国时期取得时效的立法情况着手来进行分析和论述。取得时效制度最早是从《大清民律草案》首次确立再到《民国民律草案》的发展最终到《中华民国民法》的演进,民事立法的不断变动就使取得时效制度的构成要件和制度内涵逐步完善和圆满起来。由于在清末及民国初期没有生效的法典规定,因此取得时效理论的适用需要大量的司法实践支持。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的大理院在当时发布了大量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例,因此使得取得时效制度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可以加以运用到实际的司法实践之中。在实践中真正体现这一制度的优势,让取得时效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本文也探讨了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基础,从取得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角度加以分析,从中国古代的有关制度到取得时效的近代引进;从我国本土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立法的对比分析取得时效的继承和发展,明确这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与存在的空间。本文正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取得时效制度概述。本部分着眼于取得时效的制度含义和主要特点,并且分析取得时效的发展来源和后续制度演进,了解取得时效的制度价值,并进一步探究这项制度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沿革,从各方面对取得时效演变和基础理论进行把握。第二部分 清末政府对于取得时效制度的引进与适当改进。本章通过清末时期对于取得时效规定的立法背景与实际价值加以分析,分析清末中国取得时效的时代特征与意义。第三部分 民国对于取得时效的承接与继受。民国时期对于取得时效的具体成文法律规定,以及对于后续《中华民国民法》中取得时效制度的规定、演化和启示性意义。第四部分 取得时效制度正式在加以施行后的司法实践。本章首先对民国司法机关的变动背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为基础,深入对于取得时效的研究。对于该项制度设立缘由和内容加以了解,以及民国时期审判的法律渊源进行论述。第五部分 中西方立法例的涵摄之下,对于取得时效制度的对比。通过中外立法例的对比,通过对其他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取得时效制度是否依旧有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意义,能否适应当今的经济文化。通过研究,如果可以在未来将取得时效融入我国民法典当中,那将是意义重大的。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globe’)为试材,在果实转色期,分别用1%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 Cl_2)、15%乙醇(Ethanol,Et OH)和15%乙醇(Et OH)中溶入1%氯化钙(Ca Cl_2)喷施‘红地球’葡萄果穗,研究乙醇和氯化钙对‘红地球’葡萄果实成熟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
随着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振动试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振动台作为可靠性测试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状态监控是保证测试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目前,大多数振动台电源监控系统采用PLC控制箱作为监控单元,设备成本高、功耗大、集成度低、人机交互性偏差;另外,对于数据的管理依赖PC机实现。针对以上不足,本文采用基于ARM平台的嵌入式Linux系统,在Qt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下,设计了一种既能实现对振动台电源运行数据实时
目的:通过收集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样本,研究叉头框蛋白FOXM1(Forkhead box M1,FOXM1)在慢性牙周炎牙龈组织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FOXM1在慢性牙周炎中的作用及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牙周炎临床样本,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M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1.临床样本收集(1)依照纳入标准,选取在
目的:通过对比加味柴胡清肝汤组和抗生素组,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浆细胞乳腺炎各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来探讨加味柴胡清肝汤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随机选取40例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浆细胞乳腺炎(肝经郁热证)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加味柴胡清肝汤组)、对照组(头孢克洛缓释胶囊联合奥硝唑分散片组)。比较观察
乙酰孕激素是一类合成类固醇药物,主要用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抑制发情。但是,人食用含有乙酰孕激素类药物的动物性产品后可造成体内激素代谢紊乱,引发疾病。我国是畜产大国,居民对牛羊肉等动物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伴随而来的是动物源性产品中乙酰孕激素的安全问题。长期食用含有微量乙酰孕激素的动物产品,也会对人体造成显著危害。目前我国现行的标准中,仅规定了牛奶和奶粉以及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
目的:除湿止痒合剂是龙华医院用来治疗湿疹的院内制剂,处方由黄芩、赤芍等八味药组成。本研究以该院内制剂为基础,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各项规定,研究除湿止痒合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为除湿止痒合剂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以黄芩苷、芍药苷、落新妇苷的转移率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待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最优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的慢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其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近10年来,IPF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有的药物有吡非尼酮、尼达尼布虽能缓解肺功能,但不能降低其死亡率。IPF出现蜂窝状改变的主要病理表现是: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增多,肺泡结构破坏,细胞外基质积聚。
目的:通过比较不间断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和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患者术中不同初始肝素剂量,由此得到服用NOACs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
旋转机械正在以精密、高速、高效、集成的发展趋势向前发展。轴承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轴承的运行状态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整台机械的运行。因此,针对轴承的故障诊断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轴承的监测数量的增多及采样频率的增加,轴承的健康检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专家诊断模型处理大数据困难且效率低,已不能适应这个时代。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自动学习数据的内部特征实现准确的分类结果。但目前的深度网络模型对于均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成体干细胞来源。它们能够有效地分化成许多特化细胞谱系。它们被用于构建功能性器官或用于原位组织修复和再生。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向特化细胞的分化效率及其在损伤组织中的植入率太低,无法实现实质性的修复和再生。因此,寻找能够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熟度的新方法,阐明其促进分化和再生的功能及机制,已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力学信号是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式,其中微环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