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修饰的微纳米针锥低温固态键合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子器件朝高密度、高集成化发展,推动了微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键合技术作为电子封装技术的核心,起着电气连接、机械支撑、尺寸过渡和散热通道的性能。传统熔融键合因工艺温度较高,熔融焊料的溢出以及有残余热应力的存在等原因,严重影响封装密度和产品可靠性。所以亟需开发与后续电子器件加工工艺匹配,不破坏电子器件性能的低温键合技术。因此,适合3D叠层封装的新型低温键合技术成为重点研发内容。针对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u微纳米针锥,成功实现了在大气环境下的嵌入式低温固态互连。该嵌入式低温键合工艺简单、避免了焊料溢出以及无需助焊剂等优点。但该方法尚存在诸多缺陷:Cu微纳米针锥在键合过程中易氧化、硬度低、键合质量差和界面有孔洞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潜力。本文设计了一种表面功能薄膜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与焊料的键合方法,提高了Cu微纳米针锥表面硬度和抗氧化性,消除了界面凹陷处形成的孔洞,键合界面的可靠性与质量得到提升。全文系统地研究了功能薄膜修饰后的Cu微纳米针锥抗氧化效果;深入地探讨了键合工艺、键合界面可靠性以及界面孔洞闭合等因素对键合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Ag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与焊料低温固态键合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未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键合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孔洞等问题。论证了Ag修饰后的Cu微纳米针锥表面氧化膜厚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氧化膜生长速率遵从对数规律,高温下Ag薄膜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键合实验中,Ag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整体表现好于未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焊点平均剪切强度随着Ag修饰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软Ag层填平了Cu微纳米针锥凹陷处的一些孔隙,使得界面孔洞消失。对焊球剪切测试获得的断口和界面扩散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焊球受剪切呈滚动趋势,随着剪切力的增大,焊点发生塑性变形直至发生破坏,呈现出基体内的纯韧性断裂现象。比较了Sn/Ag/Cu针锥与Sn/Ag/平面Cu扩散偶在190°C热处理下的界面扩散行为。研究二者扩散偶中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及其生长动力学发现,Cu微纳米针锥形成的IMC晶粒更细,生长激活能更低,符合对数生长规律,其扩散行为由晶界扩散和体扩散共同控制,这有利于键合过程快速形成连接,实现具有更强可靠性的互连。2、高耐蚀、高硬度、防扩散的Ni-W合金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保持相当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较高的硬度值,研究了其与焊料的低温固态键合,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解决了裸露的Cu微纳米针锥键合过程中出现的硬度低、易氧化、出现孔洞等问题。纳米压痕测试揭示了Cu微纳米针锥的硬度值为2.26 Gpa,Ni-W修饰后的Cu微纳米针锥硬度值显著提升,高达4.23 Gpa。塔菲尔实验结果表明,Au/Ni-W修饰后的Cu微纳米针锥的自腐蚀电位发生正向移动,同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其抗腐蚀性能得以增强。键合结果表明,Au/Ni-W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与焊料的平均剪切强度略小于纯的Cu微纳米针锥,但键合界面孔洞消失,剪切条件下焊点断裂方式为纯韧性断裂。研究了190°C热处理下的界面扩散机制,发现Au/Ni-W合金层对Cu微纳米针锥与Sn的互扩散起到了阻挡作用。Ni-W阻挡层附近由于W富集,在键合界面形成Ni4W,阻挡了Sn作为固溶体扩散进入Cu中。结合界面变形特征、孔洞闭合模型,本文针对Cu微纳米针锥的热压键合界面建立了“尖端压入--孔洞闭合”模型,研究了三角形塑性区的孔洞闭合速率与实际键合面积的关系,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最后,本文成功的在芯片上制备了Ag帽/Cu柱凸点阵列,并将该阵列与另一侧Ag修饰的Cu微纳米针锥实现了键合。在260°C、225 MPa和20 min的条件下,实现了二侧结构的结合,但键合界面存在少许O元素、孔洞等不能完全消除的问题。又研究了Cu凸点上镀Ni微纳米针锥与Ag层在260°C、140 MPa和20 min的条件下实现了低温固态键合,界面没有孔洞存在。TEM分析表明,Ag和Ni界面不同的位置显示出不同的键合阶段特征,因扩散反应而存在原子间连接。突破了传统的Cu-Cu键合需要高温、高压、高平整度等苛刻要求,界面不产生脆性的IMC,无孔洞等缺陷,为今后高密度、高可靠性3D电子封装提供了有效的低温固态键合新方法。
其他文献
激光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激光的光强不断增加,还使得它的脉冲宽度不断减小。超强激光可以在单个光学周期内将电子的运动加速到接近光速,为人类探索极端条件下的基本物理规律提供了条件;超快激光则可以分辨极短时间尺度上带电粒子的运动,为人类带来了捕捉微观世界动力学过程的超快摄像机。本文主要研究激光与简单原子、分子、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我们研究了红外激光场中的光电子动量分布。利用Lippma
本文依托宝钢快速加热镀锌模拟实验装置,以冷轧DP590为原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冷轧双相钢快速加热退火过程的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及其对力学性能与烘烤硬化性(BH值)的影响,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研究了加热速率对冷轧双相钢DP590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增加,铁素体再结晶与奥氏体相变重叠,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由收入不平等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对于经济不平等的客观描述并不能准确反映个体对于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支持程度。也就是说,收入不平等程度高并不能代表个体偏好覆盖面更广的再分配政策,或者支持更高的所得税税率。从另一方面而言,个体对于再分配政策的诉求还侧重于个人观点或者偏好的表达,公众的意见表达应予以重视,理想的再分配政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一些在航空航天、国防、运载和能源等领域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零件,例如航空发动机的叶轮、诱导轮、汽轮机叶片等,对加工的效率、成形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点铣相比,侧铣加工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加工方法。但是,目前侧铣的研究侧重于采用圆柱、圆锥等标准刀具侧铣直纹面。然而,工程中的许多叶片类零件并不是直纹面。而且,外形轮廓简单的标准刀具难以侧铣形状日益复杂的非直纹面叶片。因此,将侧铣对
目的通过研究光学定位系统和内镜系统整合的关键技术,设计符合眼眶外科要求的数字化手术模拟软件,建立基于光学定位模式的内镜导航系统,完成样机制作,经安全性检测后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方法1.基于光学定位系统和内镜系统整合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整机设备研制和专用工具开发,建立内镜导航系统,完成样机制作,并进行精确性和稳定性分析;2.将内镜导航系统应用于正常眼眶参数测量、陈旧性眼眶骨折修复和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减压手
结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列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化疗仍然是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结肠癌的常用手段。然而,如何抑制结肠癌患者化疗后残存肿瘤细胞的再生长,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仍是医学界一大难题,也是导致化疗失败和病人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有关肿瘤化疗后再生长过程的机理研究虽有不少报道,但对于结肠癌化疗后肿瘤的再生长机理尚不明确,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本
随着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初步构建了若干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而人物身份识别与验证是智慧城市中重要环节之一。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刷脸技术,因具有用户交互方便、准确率高、非接触式、适合远程核身等特点,成为当前被普遍看好的互联网安全保障技术。近年来,人脸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幅度提升了识别与验证精度,甚至在某些数据集上超过了人类的表现,从而为该项技术的切实应用奠定了基础。目前,人脸
背景:长期以来,瘢痕的临床评估主要通过瘢痕量表的半定量分析来实施,缺乏有效的客观方法与指标来定量分析其形态与严重程度,这导致了瘢痕治疗手段得不到有效的评估,无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本研究探索3D扫描在瘢痕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加拿大Creaform公司生产的便携式高精度3D扫描仪,并同时采用该公司提供的扫描软件VXelements 4.0(Creaform)和计算软件Geo Magic Studio2
量子技术,比如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具有经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作为量子技术基本元素的量子态往往极为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丢失,而且量子态的制造和量子操作往往是概率性的。这种概率性使得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大规模的量子计算很难被实现,除非有量子存储器将这些随机产生的量子态缓存并同步起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量子存储器在各种各样的光子存储方案中得到了研究。高存储读取效率、低噪音、长寿命(或者大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接受著作权人的委托代为管理其特定著作权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在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利集合性,因此涉嫌垄断的可能性就更高,而如何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反垄断规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及其管理行为的分析是对其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基础,在确定其作为反垄断法规制对象的基础上,对其垄断行为进行类型化并通过对美国和欧盟在立法及实证考察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的前提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