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金融机构对缺乏流动性的抵押贷款的处置,因此,一般的研究主要是以金融机构的身份,对资产证券化的内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不同观点关于资产证券化本质的共同主张,结合企业融资的特点,界定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其后关于结构安排和理论基础的简单述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原理上的支持。
企业的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各类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它代表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资本和信用为纽带的企业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相互制约的利益关系,因此,资本结构涉及到企业筹资、经营、市场价值、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企业面临选择融资方式以优化资本结构的问题。本文打破了传统二元融资方式的划分,引入资产证券化作为第三种融资选择,并认为,股权、债权和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立体融资组合,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根据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任何交易能够成功的基本前提是交易各方都存在经济利益,本文深入分析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利益本质和源泉、成本节约以及成本节约带来的财务效应,并通过案例分析的结论验证了本文的论断。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模型构建和财务指标分析两个角度,量化资产证券化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
在随后的应用研究中,透过联通集团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和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分析得出“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的资本动因和实质,对该项目的具体量化分析证明了本文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企业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满足企业成长所需的资金需求,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增强企业使用财务杠杆的能力,扩大了企业可举债融资的资金范围,避免财务杠杆对债务评级和财务保障比率的不利影响,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保障,进而增强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