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我国及东亚地区冬春两季的重要蔬菜。软腐病是危害大白菜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简称Ecc)。因此,研究大白菜抗软腐病基因的定位、遗传特性等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本试验使用一组高抗、高感软腐病的大白菜自交系群体,对群体接种Ecc,接种后48小时对群体做抗病性鉴定。试验通过对接种植株病斑长度的测量以及病斑的表观状态记录,按照软腐病病情标准分级法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做病情归类,从而得出病情鉴定的最终结果。 从148个EST-SSR引物中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筛选,筛选出17个在抗、感材料间有多态性的EST-SSR引物,引物的多态性比例为11.48%。 用这17对具多态性的EST-SSR引物对142株F2代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在电泳过程中发现有2对引物不稳定,在F2群体中只表现为单态性。因此,最终具多态性的引物共15对,多态性比例为10.13%。 对最终的分子标记记录结果和抗病性鉴定的结果做相关分析,计算分子标记与大白菜对软腐病抗性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有4个EST-SSR分子标记,即编号为S4、S7、S9、S10的标记与大白菜的抗软腐病数量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达5%显著水平。这些标记可用于大白菜抗软腐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