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龄 STEMI(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中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注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年龄≥75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4例,根据介入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介入组(对照组)(n=18)、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n=16)。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校正的 TIMI帧数(CTFC)、术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术后出血情况。术后l周和6个月时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最后,比较住院期间及6个月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卒中及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CTFC计数相对较少,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术后2小时ST段回落相对较明显,但无统计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无明显差异。 2.PCI术后一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患者左心功能参数(LVEF、LVEDV及WMSI)略差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患者左心功能参数较术后l周时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单纯支架组无改善趋势,且两组患者的LVEF、LVEDV及WMSI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3.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4.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注射替罗非班未能改善术后即时心肌灌注水平、近期心脏功能及临床转归。 2.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过程中梗死相关动脉远端注射替罗非班不增加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