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动力,如何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的发展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区域创新的发展不但需要区域基本资源的投入,更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金融体系的完善与成熟,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都能够为区域创新构建起坚实的基础。由于各区域在环境、政策以及自身条件上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间的创新与金融支持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所以本文运用了空间计量方法深入探究金融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首先,本文采用全局与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来检验金融支持与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创新以及金融支持水平在整体上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形成高水平地区与高水平地区集聚,低水平地区与低水平地区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并且随时间推移,空间相关性系数有加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关联性上,东部沿海地区与京津冀地区多数处于高水平区域,中西部比较落后地区较多处于低水平区域。然后,基于2004-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金融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金融支持、R&D人员投入与R&D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的方向与程度存在差异。金融支持存在显著为正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表示金融支持不仅对区域创新的产出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邻近区域的创新产出。但是相对于对周边地区创新产出的溢出效应,金融支持更有助于推动本地区创新活动的产生。R&D经费与人员的投入对区域创新起到正相关作用并且人员投入的贡献率大于研发经费的投入贡献率。但是R&D人员与经费的投入对邻近区域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R&D人员投入对邻近地区创新产出起到促进作用,而R&D经费投入对邻近地区的创新产出起到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