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的叙事技巧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里特·安·雅各布斯的自传体作品《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第一部由女奴撰写的奴隶叙事。其作者的身份及其叙事技巧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由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兰瑟于2010年首次提出。作为一部奴隶叙事作品,《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的诸多叙事学特征都反映了其作者的“交叉性”身份(尤其是“黑人”,“奴隶”,“女性”和“(单身)母亲”的多重身份)。本文作为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的首次尝试,主要集中分析此文的副文本和文中叙述者-受述者关系。副文本分析着重阐明作者的交叉性身份;叙述者-受述者关系分析重点论述其叙事技巧的交叉性女性主义特征。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要总结了奴隶叙事的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并对《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的接受史及中西方对该作品的解读做了简要总结。本文回归到该作者的身份(即作为黑人女性奴隶(母亲)的多重身份)对作品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并论证该作品的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技巧是由其作者的交叉性身份导致的叙事表现。由于“交叉性”概念在国内尚未普及,且“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概念提出不久,因而本文第二章重点追朔叙事学由“单纯”叙事学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进而引进“交叉性”概念阐明“交叉性女性主义”的发展,因而叙事学也相应发展至“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过程,以期对此分析方法的发展和意义做出阐释。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的副文本和叙述者-受述者关系进行分析,阐明其作者的交叉性身份导致其作品的交叉性叙事特征。第五章总结全文观点,进一步解释了本文对交叉性身份和交叉性叙事特征酌关注,并指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激励员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随着进入文化管理以及全球化时代,关于有效激励计划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而奖励旅游是其中比较特殊的激励计划,最早诞生于美国汽车销售行业,现
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它关系国家民生和社会稳定。美国作为教育大国,其公平性值得中国学界进行研究和借鉴。本文旨在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解析媒体中
中国《环球》杂志联合埃及、印度、俄罗斯主流媒体共同进行了“2009环球十大新闻”的评选,其中“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名列榜首。甲流、H1N1、swine flu在“2009年度中国
本文以法国家乐福在华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了危机发展与处理的过程,包括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司的危机管理措施和公众反应,旨在探究文化因素,尤其是权力距离、个人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幽默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反映了人们的智慧。因此,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应互相欣赏对方的幽默,而翻译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
翻译单位的误用导致翻译实践中误译的频繁出现。本文简述了等值翻译理论及不可译性理论,详细探讨了六种翻译层次的单位及不可译性在译文中的影响及作用,阐述了正确层次的翻译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以其戏剧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探讨而被誉为“美国社会的良心”。米勒继承了易卜生的社会剧传统,在作品中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深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