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基因突变与华中地区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各种不同的人群中,GBA基因突变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探讨GBA基因主要突变位点与中国华中地区帕金森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04-2010于我院就诊,确诊为帕金森病的208例患者为病例组,记录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其中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72例患者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大于等于50岁的136例患者为晚发PD组,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随机选取在我院体检的298位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保留静脉血。非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GBA基因的3个突变位点L444P、N370S、R120W进行分析,并对突变阳性者进行DNA直接测序验证。将病例组与对照组各个位点的突变情况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计量资料数据描述均采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两组之间突变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病例组中检测到7例GBA基因L444P突变,其中早发PD1例,晚发PD6例。对照组中检测到1例GBA基因L444P突变。病例组与对照组L444P突变频率对比(OR=10.34;95%CI:1.26-84.71;p=0.007)具有统计学意义。晚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OR=13.71,95%CI:1.63-115.00,p=0.007)具有统计学意义。早发PD组与对照组比较(OR=4.18,95%CI:0.26-67.69,p=0.274)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没有发现N370S与R120W突变。  结论:GBA基因L444P突变很可能是中国华中地区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晚发PD患者中更为显著。GBA基因N370S、R120W突变与中国华中地区帕金森病发病无明显关联。
其他文献
本文以雅思(IELTS)学术类听力试卷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学生模拟考试中的听力成绩进而分析在难度系数相同的两篇听力材料中,是否存在由于题型不同而导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题
目的1.探讨在3.0T磁共振上利用纤维示踪技术(FT)三维重组正常人体股部肌肉的可行性分析并估算正常股部各肌肉的DTI各向异性平均值,如FA值、RA值、VR值和ADC值。2.初步探讨D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