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质押就是以股东手中的股权作为标的物,把股东手中相对固定的股权盘活为可流动的资产,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连接起来,很好的促进了二者的发展。1995年我国《担保法》首次提出股权可以质押,以法律条文明确了股权可以作为质押标的物。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其方便快捷,高效灵活等特点得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的广泛运用,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由于我国股权质押方面的监管措施仍有漏洞,质押条款内容主要取决于质押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管控力度不强等,容易诱发风险。在世界经济形势低迷,股市震荡下跌的当下,非常容易产生聚集性平仓、爆仓现象,给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股权质押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发生类似风险事件后股东会选择将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进行股权质押产生的风险却由上市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被动承担。因此,本文希望站在上市公司角度,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同时提出有关建议减轻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对股权质押进行概念介绍,整理相关研究动态,并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第二章介绍相关理论。第三章利用风险矩阵将质押风险进行细分,并对股权质押风险过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进行定性分析。案例分析部分以泰禾集团为例,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类型并分析其风险控制的相关策略。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得出:大股东股权质押不同动机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同影响;泰禾集团大股东股权质押有助于上市公司资本需要;上市公司主业扎实,风险承受能力高,是降低股权质押风险的核心;投资者应该辩证判断,不能以质押率高低评判公司优劣。希望通过此案例分析能够为其他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