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社会服务实践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被公认的第三种职能,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知识之外,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越来越被看重。在我国民国时期,时局动荡、社会羸弱不堪,大学纷纷抱着救国救民目的开展社会服务,金陵大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充足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力求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对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社会服务实践进行分析探究并得出启示与借鉴。1928年,金陵大学正式完成立案并实施本土化改革,时任校长陈裕光推行“三一制”,将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服务运行体系并进行了大量实践。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院实施了大规模农业推广,在农村传播农业知识与技术,开展农业调查与应用研究;理学院辅助当时国内基础科学教育发展,为社会各界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大力推行电化教育;文学院成立毛织实验所和人力车合作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研究,并开展知识服务与社会教育。三院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实践在当时的南京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社会服务实践颇具特点,充分体现了其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始终着眼于民众需求与社会现实问题,其中贯穿着强烈的人文关怀,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并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十分广泛的合作关系。社会服务实践协助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完成了本土化转型,提升了其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发展水平,并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多项事业的发展。但其社会服务实践也具有一定局限和不足,首先,金陵大学作为教会大学,其社会服务具有无法改变的宗教色彩和宗教属性;其次,金陵大学社会服务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些问题;最后,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落后,民众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社会风气较为腐朽陈旧,给金陵大学社会服务的实施带来了一定阻碍。因此本文取其精华,仅探究其社会服务在组织体系、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社会服务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引发当今大学对社会服务的重视与思考,为其实施社会服务提供宝贵经验。其次,局限与不足可为当今大学提供前车之鉴。大学应正确认识社会服务与教学及科研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大学社会服务运行体系以保障其顺利进行,大学还应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并不断探索创新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服务形式,使社会服务实践能够凸显学校特色,适应地方需求,随同时代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及战略性措施等方面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高校管理效率化、现代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随着大学办学规模及样式的多样化,学生信息也变得以不同的数据结构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对学生公寓的一体化管理,是目前
针对磁控埋弧焊跟踪信号非线性,不平稳及常用滤波方法难以滤除其相近低频干扰信号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wT)的磁控埋弧焊焊缝跟踪信号分析方法.该方法继承了EMD分解与
利用TEM、XRD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快速凝固Al-Ti-La合金中的化合物相的组织结构,并对比高温退火后的组织结构,分析了化合物相的高温稳定性能,提出了化合物相的孪晶形核理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