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其家族包括登革病毒(DENV),西尼罗病毒(WNV),日本脑炎病毒(JEV)和黄热病病毒(YFV)等黄病毒。自2013年以来,寨卡病毒持续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与爆发,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尽管科学和公共卫生界在过去几年中作出及时的合作和努力,但是寨卡病毒的出现和致病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且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寨卡病毒感染性克隆的发展,对于解决寨卡病毒危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ZIKV反向遗传学系统可为研究ZIKV编码蛋白功能以及分子致病机理等方面提供可靠工具。方法:反向遗传学系统是研究病毒复制和致病性的最有力工具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疫苗设计和抗病毒筛选。在本课题中,成功构建了寨卡病毒广州01株全长感染性克隆,建立了寨卡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于2016年分离了ZIKV GZ01,并使用自我剪接group Ⅱ内含子策略成功得到了全长感染性克隆。结果:使用构建的寨卡病毒广州01株全长感染性克隆转录的RNA在体外进行自我剪接,将剪接的RNA转染到BHK-21细胞中,并成功拯救了具有感染性病毒。亲本毒株和拯救的ZIKV具有相似的生长特征,蚀斑形态和神经毒力。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拯救的ZIKV保留了亲本毒株的生物学性质。此外,使用这种新建立的反向遗传学系统,已经揭示了一组RNA元件的关键作用,即环化序列(CS)对于寨卡病毒RNA复制的影响,突出了这种新的自剪接内含子策略在黄病毒感染性克隆的产生中的可靠性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