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关于高中语文的虚词教学方法我国学者的研究经历了死记硬背、“审词气”、培养语感、统计归类、基于虚词的思维方式等教学方式的阶段。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这些教学方式中,对现实中的中学语文虚词教学所起的作用很少,几乎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文言文中的虚词同现代白话文中的虚词差别非常大。现代白话文中的虚词在用法上只是作为虚词,而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具有实词的意义,因而在用法上“虚词不虚”。第二,文言文中,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非常少,但虚词在文言文句子中的使用频率却非常高。文言文中虚词的不同用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文言文语境去体会,因此也增加了虚词教学的难度。第三,由于文言文虚词的种种难点,使得中学语文的虚词教学,以死记硬背和反复诵读为主,学生在具体文言文语境中,不能灵活准确辨析虚词的具体含义,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虚词教学进行探究。《2013年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中规定了18个必须要学习的常见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要想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这18个虚词,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通过统计分析18个虚词在17篇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总结出比较重要、使用频率高的虚词,这样才能做到既了解了18个虚词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也清楚了18个虚词在17篇文言文中的位置概率(句首、句中、句末)及词义表现,因此也才可以探寻到18个虚词的用法规律概貌。其次,教师要以此为依据,探寻这18个虚词的语法规律以及“由实转虚”的特定语义,从而探究虚词的有效教学方法。这样基于虚词的用法规律,来探究虚词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关于虚词教学方法研究的最好突破,可以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