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物质利益和内在精神双重层面实实在在的得到而产生职业获得感,是激发幼儿教师责任意识,维护其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积极心理体验,并激励他们长久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心理契约为理论基础,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责任期望的心理感受出发,基于心理契约的交易-发展-关系三维结构,从职业待遇感、职业发展感、园所认同感、归属与安全感四个维度构建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SPSS22.0和AMO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是由职业待遇感、职业发展感、园所认同感和归属与安全感四个部分组成的一阶四因子二阶一因子结构。当前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得分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在年龄、教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来园时间、学历、月工资水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证明了职业评价、职业公平、职业参与、职业情感四个因素对于职业获得感整体及各组成部分有不同程度正向预测作用。其中职业情感对民办幼儿园职业获得感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职业评价、职业公平、职业参与。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发现当前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获得感现状和主要问题如下:1.职业待遇感极低,交易型心理契约亟需维护;2.缺乏职业规划指导,晋升和发展前景不明朗,幼儿教师发展型心理契约履行缺失;3.人际交往和组织氛围的内在认同感高于园内管理制度的外在感受。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生成原因,其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层面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落实民办园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给予同等培训机会,建立专门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加强宣传力度,引领社会公众形成尊重幼儿教师的共识。园所层面应坚持师资投入经费优先,保障幼儿教师各项权益;“赋权增能”,为幼儿教师“减负”;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搭建职业晋升阶梯;转变管理观念,提升管理艺术。民办园教师个人层面应培养自身职业情感,加深职业价值理解;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职业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