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功能区划是通过对各生态要素综合进行评价,获得空间上的分布与分区信息,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为管理者和科学家提供环境管理与规划预测等方面的服务。本文以杭州市为案例,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在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的空间框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强度敏感性的空间分异,以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用聚类分析法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单元,并指出各功能区内部主要敏感性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外部给予的补给,以及今后生态建设的方向和环境管理对策。主要结果包括: 通过对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核算,辨析了杭州市的生态空间框架,并以生态空间框架为基础划分区域,构建了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中心的辐射型城市环境功能圈、生态经济功能圈和生态保育功能圈。 生态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的表征。杭州市的生态敏感性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评价,综合评价结果:10.9%的面积为低度敏感区,59.6%的面积为中度敏感区,29.5%的面积为高度敏感区。 根据对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和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9%的面积为比较重要功能保护区,41.4%的面积为中等重要功能保护区,39.7%的面积为重要功能保护区。 对杭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表明,16.7%的区域为极度缺水地区,18.4%的区域为严重缺水地区,25.4%的区域为中度缺水地区,21.1%的区域为轻度缺水地区,仅有13.4%的区域为不缺水地区,杭州市人均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1647m~3/人,处于中度缺水状态。 运用GIS遥感技术和SPSS统计软件,通过对各要素的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分为十大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的内部生态功能、外部生态支持进行了分析,辨析了功能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分区控制性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