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比较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并比较单一前路(Stoppa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Stoppa+K-L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由我院骨创科同一组医师手术治疗的髋臼双柱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患者20例。按照手术治疗时所选用的手术入路将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中的患者均采用Stoppa手术入路,共计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5-56岁,平均36.82±9.60岁;B组患者的手术入路为Stoppa+K-L入路,共有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有6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为28-60岁,平均40.33±11.62岁。两组患者都有完整的术前、术后X线片和术前、术后骨盆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组患者间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髋臼双柱骨折复位治疗和髋关节功能。用临床Matta标准评价骨折的复位治疗,用Harri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2.选取1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骨盆CT扫描,将CT扫描得到的骨盆髋臼数据导入Mimics,Geomagics和Hypermesh等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在ABAQUS中分别建立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单一前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及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比较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中,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差异性。结果:1.在对两组患者的随访中,均未发现有伤口愈合不佳、伤口感染、术后骨折不愈合、术后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对A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9-13个月,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10.82±1.47个月;手术时间为2.58±0.37h,术中出血量为527.27±88.67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3.27±1.19周;通过Stoppa入路对髋臼双柱骨折的复位质量为:优3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Harris髋关节评分为:优良8例,较好2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72.73%。对B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9-15个月,平均术后随访时间为11.11±1.96个月;手术时间为4.39±0.27h,术中出血量为1111.11±194.90ml,术后骨折愈合的时间平均为12.78±0.83周;通过Stoppa+K-L入路对髋臼双柱骨折的复位质量为:优3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9%;Harris髋关节评分为:优良6例,较好2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66.67%;其中1例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经甲钴胺治疗4周后恢复。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明显差异性,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两种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模型中,髋臼的应变位移量无显著差异;单一前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中,最大应力集中在髋臼前柱、髋臼顶及四方区;前后联合入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中,应力均匀分布,最大应力集中在髋臼顶,四方区应力明显减小;单一前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的股骨颈最大应力大于前后联合入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结论:1.对于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经前路固定满意后也可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后方手术入路不是必须进行的。2.在单一前路固定髋臼双柱骨折模型中,后柱未产生额外应力,但在四方区及股骨颈应力更加集中,且大于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模型。因此,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对于经前路固定稳定的髋臼双柱骨折,不需要额外行后方入路手术。但是,对于有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倾向、下肢力线畸形、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或极度肥胖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方式为佳。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对家兔进行了肌肉颗粒包埋、皮下颗粒包埋、肌肉匀浆注射、皮下匀浆注射四种即时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方法的研究,以求从组织学角度进一步证实四种方式移植后甲状旁腺的成活及再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30只,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E共5大组,每个大组6只家兔。A组为对照组,B组为肌肉颗粒包埋组,C组为皮下颗粒包埋组,D组为肌肉匀浆注射组,E组为皮下匀浆注射组。用四种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骨质疏松腰椎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时融合器放置不同位置的单纯融合固定(stand-alone)以及联合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获取一名成年男性志愿者腰椎DICOM格式的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L3-L5正常三维有限元模型(N)。对正常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后,通过调整模型的材料属性构建骨
目的:根据影像学参数分析研究胸腰段爆裂骨折取出内固定后是否再发后凸及其相关影因素并找到能够指示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并于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资料,获取年龄、性别、椎体楔形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
目的:探究侧前方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时的优势、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数据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侧前方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20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1±3.4)岁。该20例患者的病程12-48个月,平均病程(28±6.23)个月。选取的20例患者全脊柱正位X线中侧弯节段Cobb角>10°,且全部均行LLIF
背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TKA)中精确定位关节线的方法目前仍有争议,而且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欧美人群,这些方法应该在中国人群中进行更好的评估。方法:选取451例健康中国人(283例男性和168例女性,平均年龄33.26岁,范围20-50岁)的膝关节正位片,分别测量股骨髁宽度(Femoral Width,FW)以及从内收肌结节(A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模拟来探索颅外椎动脉狭窄行血运重建的路径、椎动脉第三段与桥血管枕动脉的匹配度,为神经外科临床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本研究拟选取8例(16侧)尸头,均采用V型切口,切口起自耳后乳突上3cm,垂直向下沿胸锁乳突肌(SCMM)肌纤维走向,至乳突尖下方2cm,转折斜向上,止于枕外隆突水平向外4.5cm处,依次切断SCMM、头夹肌(SCM)后,将肌皮瓣向上翻转,以枕动脉沟为解剖标志,
目的: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plus balloon dilation,ESBD)处理巨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至2019年7月8日的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
目的: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方式,但是目前术后早期锻炼与支具固定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分析比较了手术后两种方式的选择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再撕裂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9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 Med、Embace、Cochrane Library的肩袖修复手术后早期锻炼与支具固定对其疗效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PFNA-Ⅱ治疗31-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扩髓与不扩髓的力学分布特点。方法:纳入一名健康志愿者,CT扫描其股骨获取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软件中提取股骨三维模型并保存为stl文件格式。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对股骨三维模型进行多边形优化,继而通过精确曲面命令框操作获取股骨实体模型,导出股骨实体模型为stp。将其导入Solid Works软件中装配骨皮质及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结果共同影响了乳腺病变的治疗决策的制定。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发恶性肿瘤。对乳腺病变的早检出、早治疗,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转归预后。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是取材的常用手段。因为获取病灶的方法、影像学评估能效、病理学诊断水平差异,依然会产生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结果出入的后果,影响后续治疗。本研究纳入大样本的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与手术石蜡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