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野外和室内的详细研究,证明水泉沟岩体为岩浆成因,而非流行的“交代或混合岩化成因”。通过较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论证了水泉沟岩体为一个钾质-高钾质的钙碱性、弱碱性和碱性岩石共存的多期次侵入的杂岩体,并鉴别出四个岩石组合和十种岩石类型。通过对其岩石化学、稀土、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认为水泉沟岩体起源于上地幔,并受到地壳的同化混染作用(地壳组分约38%)。岩浆存在两种演化趋势,一是酸性趋势,二是碱性趋势,同时也探讨了这两种演化趋势的内在机理。通过构造分析,论证了岩体的主体以岩墙扩展形式定位,局部为顶蚀方式,岩浆是碰撞造山后松驰拉张时期的产物。从东坪等金矿的成矿特点出发,以及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手段,结合热力学计算,并以物质-能量综合场的观点提出了东坪等金矿属富碲化物型金矿,并提出其形成需要三个必要条件,进而指出,碱性岩与富碲化物型金矿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间接的、有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此类金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