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小传》的改编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双双小传》是李准前期短篇小说探索的代表作,小说发表后引起的轰动很大,它迎合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农民思想变化的颂扬,获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李准随之适应社会潮流将它改编为电影《李双双》深入农村进行放映,可谓是风靡一时,观众竞相排队购票观看,影院场场满座,笑声不绝于耳,打破了影视上座最高纪录。李双双成了轰动全国的“事件”,全国掀起了向李双双学习的高潮。随着国家政策对通俗文艺的鼓励和支持,各地方的通俗文艺人士纷纷看到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和影响,于是在电影剧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诸多尝试,把它改编为豫剧、话剧、评剧、中篇评弹、长篇评弹、越剧、粤剧、川剧、花鼓戏、山歌剧、花灯剧等等,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巨大,“据说那时全国有五百台李双双的戏,造成一阵‘李双双旋风’。”①《李双双》之所以被改编为这么多剧种是因为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它迎合了当时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意识形态,鼓舞了人们的干劲,转变了许多落后分子的观念,提高了人民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它在意识形态的背后展现了一对农村夫妻思想观念的矛盾、磨合乃至统一的“民间隐形结构”②,描绘了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落后势力与先进思想的斗争充斥其中,在斗争的背后具有很大的喜剧色彩,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围绕小说《李双双小传》的版本变迁探究版本修改的复杂变化;二、根据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剧本《李双双》的不同,对比改编后的巨大变化,比较这两种艺术形式下对同一材料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创新之处;三、比较由电影剧本改编成的各种剧本本土化的处理变化。四、改编后的普及与传播获得巨大成功的典型成因分析。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探究作品的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物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落后分子的思想如何变化,农村的矛盾斗争怎样被作者加以处理以及作品如何被普及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中等等,以此来展现各个文本间的不同处理办法,了解当时特定时代的传播方式和改编现象,从而探究造成这些复杂文学现象的成因,更好的了解当时文艺政策和意识形态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更好的发掘和展现“十七年”复杂的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
其他文献
应用慢性植入胃肠腔外应力传感器记录清醒狗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观察电针胃经"足三里"(S36)、"天枢" (S25)、"梁门" (S21)穴, 对MMC及胃动素和胃泌素释放的作
通过对方便旗历史发展脉络和趋势的梳理归纳,分析方便旗的种种弊端及存在的合理性,而后通过对利比里亚船舶登记局的案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开对方便旗船舶的认识,并进而提出
<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个品种—青霉素的引入临床,对人类控制细菌性感染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开创了抗生素的新纪元。在抗生素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青霉素类药及和它同属β
目的:探讨减轻或预防因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的方法。方法:156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1组(注射后72h内给予湿热敷)、对照2组(注射后72h内给予土
<正> 多元函数极限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它既是基点,又是难点,尤其是用定义证明多元函数的极限,对初学者而言,更是感到无从下手,本文试图给出一种特殊证法,供读者参
<正>城市与乡村不仅在空间上分隔,而且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空间,表征着与乡村对立的生活方式与意义。当然,这种分隔并非坚不可摧,城市的文化符号总是源源不断地向乡村传播
会议
<正>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常因急性外伤或慢性机械磨损引起 ,局部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 ,波动和膝关节活动受限。一般采取病灶清除术及单管冲洗治疗 ,经过术后精心护理 ,收到了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 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颗粒. 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与荧光标记技术,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