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制造业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1992-2011年间,我国制造业出口、进口、贸易流量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19.393%、77.677%、98.960%,并且,2011年我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占货物贸易流量的比重是84.142%。 现有相关文献对我国制造业贸易的研究较少,为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从对外贸易最核心的两个问题(贸易流量(进出口总额)和贸易收支(进出口差额))入手,考察我国制造业贸易流量、制造业贸易收支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表格以及图表对我国制造业贸易流量以及贸易收支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以及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利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双边制造业贸易数据,试图寻找出我国制造业贸易流量以及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1992年-2011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进口、贸易流量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08~2009年间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制造业出口、进口、贸易流量均有所下降。除1993年外,我国的的制造业贸易都是顺差,贸易收支主要集中于区间1-1.2之内变动。 制造业分类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流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年均出口、年均进口、年均贸易流量最多的是机械设备,最少的是木材产品。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品和皮革、木材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都是贸易顺差,化学品、纸制品都是贸易逆差。纺织品和皮革的贸易收支最大,并且总体上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纸制品的贸易收支最小。 影响我国制造业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双边制造业增加值、双边人口数、双方人均国内收入差异、贸易双方间地理距离以及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事件。制造业发展、相近的人均收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会促进制造业贸易,地理距离是制造业贸易的阻碍因素,但是人口增加对制造业贸易的作用不明确。 相对实际制造业增加值、相对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双边实际汇率、贸易加权距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收支(出口/进口)有显著影响。相对实际制造业增加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制造业贸易收支负相关,相对实际人均国民收入、双边实际汇率和贸易加权距离与制造业贸易收支正相关,其中,双边实际汇率对制造业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小。并且,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收支存在动态连续性,中国对贸易伙伴的前期贸易收支改善将驱动后期贸易收支继续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