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是经纺粘成网工艺和热轧点粘合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非织造材料,其产品拥有成本低、性能好、用途广等优点,在市场上得到迅速的发展。产品应用于过滤口罩、医用手术服、卫生巾、婴儿尿不湿、成人失禁垫等医疗卫生领域时,非织造材料必须保证产品撕裂强度,应用于电缆电机绝缘材料、电池隔膜、包装材料、服装衬里、箱包衬里、涂层基布等领域时,非织造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各项同性强度,所以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了其产品的使用性能。本课题采用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为样品,通过计算机辅助显微镜系统的光学显微镜在同一视角条件下拍摄多层多焦而图像(75层),利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图像融合算法,获得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的融合图像。对样品的融合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边沿检测、图像分割和细化等后处理,得到样品的清晰融合图像。在此基础上测量了材料中纤维细度、热粘合点大小和间距、热粘合点面积比、纤维取向分布和提取了纤维和热粘合点的位置信息。为了研究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的断裂应力分布和纤维取向分布的关系,对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样品以15度为一个单位值进行试样剪取,每块材料取12份样,每份样取3块试样,在YG065H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和自制的简易拉伸设备进行力学拉伸试验。通过Python编程语言利用图像融合算法提取的纤维和热粘合点的位置信息,编写ABAQUS软件可读子程序,在ABAQUS软件中再现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的几何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材料样品的力学拉伸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在模型中,通过改变热粘合点的粘弹性材料属性参数,对比不同参数条件下模拟所得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在力学拉伸的初始时期,有限元模型中材料的热粘合点可视为弹性体。在模型中,通过改变材料中纤维的弹性和塑性参数,对比不同参数条件下模拟所得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农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材料中纤维对整个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通过有限元模型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和材料的力学拉伸实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的对比,结果表明材料中热粘合点的排列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热粘合点系统。热粘合点系统影响材料拉伸初期阶段,对材料的初始模量具有决定作用,是由于在拉伸的初始阶段,应力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热粘合点系统上通过纺粘热轧点粘合非织造材料中纤维取向分布和材料的断裂应力分布对比发现,其断裂应力分布和纤维取向分布非常一致,力学拉伸实验进行到后期中,热粘合点的条纹系统或菱形系统遭到破坏材料的断裂应力分布和材料纤维取向分布非常一致,材料的拉伸后期,热粘合点系统遭到破坏,纤维的取向决定了非织造材料的宏观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