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运行特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chon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然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燃煤机组提出了新的挑战。燃煤机组需要逐步完成由基荷电源向灵活性电源的转变。随着针对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逐渐展开,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也将稳步提升。未来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季可能需要同时面对严峻的调峰调频和供热任务,需要机组具备快速的负荷响应速率和调节深度。然而,热电联产机组由于热电耦合的作用,目前所能提供的灵活性供给能力无法满足电网日益增长的灵活性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以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为目标,从机-炉-热非线性系统动态建模、面向负荷响应速率提升的机-炉-热协调控制、面向宽负荷灵活运行的机-炉-热协调控制、基于热电解耦的电热协调控制与调度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部分。1.针对反映热电联产机组输入输出运行特性的建模问题,通过分析工质在汽包炉和直流炉热电联产机组的机-炉-热系统中受热膨胀做功过程中的运动机理,依据质量平衡与能量平衡定律,结合系统在稳态和动态过程中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了反映机-炉-热系统运行特性的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开环与闭环测试,验证了非线性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直流炉热电联产机组机-炉-热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精度在90.03%以上,可以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撑。2.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在稳态工况点附近的灵活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负荷响应速率提升的机-炉-热协调控制策略,通过为输入与状态矩阵分配相应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权重矩阵,使热源在变负荷初期主动响应电负荷的变化,在不对供热产生明显影响的前提下,提高机组对电网负荷指令的响应速率。与此同时,通过重构供热质量信号与电热一体化信号,并设计相应的控制回路,实现了热源的快速恢复与机-炉-热系统的精准能量平衡。两种负荷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炉-热协调控制策略的自动发电控制性能指标相比传统协调控制策略分别提高了 22.3%和24.1%。3.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在宽负荷运行时的灵活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线强化学习的机-炉-热协调控制策略,保证机组的电负荷与热负荷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均具备良好的响应与跟踪能力。在离线环境构建方面,采用了多个多层感知机网络集成模式,以解决单个网络模型可能出现的过拟合。考虑到锅炉侧的迟延与惯性,以及机组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要求,设置合适的环境状态与奖赏。通过具有最大熵模型的软演员评论算法实现策略训练,以保证在多变的工况与目标下具有更强的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在离线强化学习的作用下,机组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负荷跟踪能力都强于传统控制策略。4.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在热电解耦后的灵活控制与调度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蓄热罐参与下的机-炉-热-蓄协调控制策略,通过蓄热罐的动态调节,解决热源主动响应电网负荷指令后的恢复问题,减小电负荷波动对热负荷的影响。进一步地,基于蓄热罐与碳捕集设备对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解耦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电解耦的电热协调调度策略,定量化地描述了热电解耦设备对新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蓄热罐和碳捕集系统的作用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弃风率和弃光率由3.87%和9.69%下降到1.48%和0.08%。
其他文献
随着风电机组容量的不断提升,大型风机的塔筒高度和叶片长度也显著增长,而在旋转过程中风机叶片总处于较高位置,容易遭受雷击。现有的风机防雷技术措施难以对旋转风机形成有效防护,主要缘于旋转叶尖附近空间电荷的分布特性尚不明确,致使雷击接闪机制仍不清晰,针对旋转风机接闪系统的优化设计缺少理论支撑。针对上述挑战,本文综合利用实验研究与仿真建模手段,对旋转风机的邻域空间电荷分布、雷击接闪特性和接闪系统雷击风险评
我国以超特高压电网引领能源互联网建设,复合绝缘子作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用量最大的绝缘子种类,截止2021年已超过1000万支,复合绝缘子在经历生产工艺的数代革新后,使得普通机械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但近年来我国高湿地区复合绝缘子酥朽断裂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运行中酥朽复合绝缘子往往伴有异常发热现象,在高湿环境下发热现象尤为明显,红外成像技术是诊断酥朽复合绝缘子的有效手段,但由于
养老金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日益严重的养老金支付困难。面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财政的双重压力,国家逐渐放开养老金的投资运营,以此来维持养老金的可持续运行。我国养老金资产配置业务起步较晚,关于养老金资产配置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围绕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问题开展研究,将资产配置理论运用
钙钛矿太阳电池由于其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被视为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光伏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钙钛矿材料对环境敏感,且易受到功能层的渗透侵蚀,器件稳定性较差,如何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及创新设计简单高效的电池结构成为其产业化技术的重要突破方向。本论文以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性能及稳定性为目标,探究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衰减机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同时,设计
绝缘子是电力系统用量最大的重要部件之一,在长期热、电和机械应力等作用下易出现破损、老化和憎水性降低等现象,在污湿情况下产生放电,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紫外成像法具有高探测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放电检测。现阶段,紫外成像法主要将紫外图片或紫外视频的光斑面积序列作为研究对象,放电的严重程度评估量化参数为光子数或光斑面积,较为单一。在工程应用中需人工干预,智能化水平不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
近年来,我国地下隧道工程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隧洞开挖后,土体中的原始地应力释放,土体应力重分布形成二次应力场,导致隧洞开挖边界附近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和变形。为了减小隧洞的应力集中以及保持隧洞的稳定性,常常对开挖后的隧洞进行锚杆支护或衬砌支护。因此,如何计算支护作用后土体中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是地下隧道工程领域十分重要的问题。由于地下隧道工程能有效缓解地上空间的紧张,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交通、水利工程、
本文以某型战车的油气悬架为研究对象,以改善战车在复杂路况下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为目标,运用流体力学和分数阶微分理论,建立了该战车油气悬架完整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刚度特性、节流阻尼特性、摩擦阻尼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探明了该装置的优化改进方向:发明基于压力反馈原理的自适应阻尼调节装置改善油气悬架对路况的适应性;提出变间隙密封与表面织构技术改良悬架缸减少摩擦磨损;建立路面-悬架-负载多系统非线性耦
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与震后压埋人员无法获得快速有效的救援有直接关系,而地震引起的房屋建筑倒塌是造成人员压埋的主要原因。研究揭示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建筑的地震倒塌机理及其废墟特征与规律,以及复杂混乱的建筑废墟体在震后应急救援过程中余震作用下的反应机制,对于进一步掌握建筑废墟中的人员压埋及生存空间分布规律,实现现场应急救生通道快速构建,保障施救与被救人员双安全,显著提升地震现场应急救援效能,抢救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也开启了革新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关键期。2021年,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和落脚点在于探索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动力。同时期,5G技术网络、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的数字技术大发展,新事物、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
深海热液区是典型的化能自养生态系统。栖居于此的化能自养硫氧化菌占据着重要生态位。但由于深海采样困难、且与之对接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尚不完善,基于纯培养的热液区微生物研究比较欠缺,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认知。分离获得热液极端环境纯培养物,对于研究其物质和能量代谢机制以及极端环境适应性机制非常重要。相关研究对于深入诠释化能自养菌生态学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硫单胞菌Sulfurimonas是一类硫氧化化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