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诗学在西方发展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并热衷于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随着两届“认知诗学大会”的召开,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将认知诗学与中国经典诗歌的研究相结合,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化中西合璧。中国经典诗歌重在“以景喻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及想象,其情之真挚、其境之深远,令人钦佩。但在目前的学界,认知诗学和中国古典诗歌相结合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羽翼未丰,相关的研究仍是将笔墨放在理论的引进和评价、意象的翻译和音律的押韵上,鲜有学者涉及意境的生成和现实化等内在认知过程。本文旨在探析认知诗学,特别是映射理论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现实化,通过对映射理论的分析,寻求更适合解释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产生与实现过程的理论体系。映射作为一种数学概念应用于诗学当中,一方面丰富了认知科学的范畴,证实了其具有相当强的解释能力;另一方面完善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进一步欣赏和对外传播。映射理论是Fauconnier三大理论之一,与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息息相关,在这两者的配合下,意境的现实化得到更完整的呈现。通过以李煜词意境的具体实例研究,试证明宋词唐诗等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的现实化可以从认识视角下的映射理论实现,为传统文学提供一个现代崭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开拓了另一番文学评价模式。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作为介绍,叙写认知诗学的发展和现今学界存在的问题,同时覆盖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组织。
第二章由两个子部分组成,分别是认知诗学的文献综述和映射理论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主要处理投影映射的两部分,即传统的隐喻映射和创造性的隐喻映射在李煜词意境中的现实机制。
在第四章中,语用功能映射如何体现在词意境的现实化过程中,分别包括转喻映射和提喻映射两种。
第五章是本文的第三大分支,致力于体现图示映射理论对李煜词意境的现实化。
最后,第六章将作为本论文的结论章。本文在研究李煜词意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应有种紧迫感,加快推动认知涛学视角下映射理论对李煜词意境的现实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