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国内,如果提到坂口安吾这个名字,熟悉文学的人可能会联想到“无赖派”作家这一印象。日本文学中,“无赖派”的意思和“新戏作派”1大致相同,但在当代日本文学界,“无赖派”这一称呼已经一般化,更加地普及。而“新戏作派”这一词语本身就来自于坂口安吾的关于“戏作”的系列发言中。说到“无赖派”,多指的是以坂口安吾、太宰治、织田作之助为中心,石川淳、伊藤整、高见顺、田中英光、檀一雄等作家。这些“无赖派”的作家当中,最被国内读者所熟知的就是太宰治了。坂口安吾在中国国内,虽不及太宰治有名,但他的作品的翻译本也不少。作品《白痴》(1946年)、《盛开的樱花林下》(1947年)、《不连续杀人事件》(1947年)等作品都有中文的翻译本,并且很受中国读者的喜爱。本论文所论及到的战争这一主题在日本文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且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常被涉及。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战争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刻画。这些作品,有的描写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死伤、破坏和悲惨的画面,有的则刻画了战后,战争给人类以及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思考、想法和态度。坂口安吾也是经历战争的作家的其中之一。坂口安吾在战后,通过发表随笔《堕落论》(1946年)以及小说《白痴》,一跃成为了日本文坛的宠儿。这其中的小说《白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东京进行的大空袭为背景所写的作品。战争期间,坂口安吾明知东京马上就要遭到空袭,却断然拒绝了疏散的劝告,留在了最有可能遭受空袭的东京的工厂地带。坂口安吾以这一时期的空袭体验为基础,注入了自己的创作热情,完成了这部名为《白痴》的小说。而战后所写的随笔《堕落论》,朝着战后的日本国民呐喊“活着吧!堕落吧!”,给战后迷惘的日本民众,特别是青年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坂口安吾文学中有关战争的作品除了《白痴》外还有《珍珠》(1942年)这一作品。这篇作品写于战争期间,可以说是坂口安吾战争期间的代表作品。《珍珠》这一作品是以1941年预示着太平洋战争开展的珍珠港事件为背景所写的作品。在中国,《珍珠》这一作品虽没有《白痴》那么有名,但在日本有关于《珍珠》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数量。由于是以珍珠湾事件为背景的作品,所以其中也一定包含了作者的战争观念和思考。而与此同一时期所写的随笔《日本文化私观》(1943年),虽没有直接涉及到战争这一主题,但实际上可以说和《珍珠》所表达的思想紧密相连。《珍珠》也好《日本文化私观》也好,都强烈批判了当时在日本盛行的通俗日本文化主义,即赞美他人的死,提倡超越死亡的勇气这样的观点。从战争期到战后,以战争为主题的这两部作品《白痴》和《珍珠》,虽代表了两个不同时期,但所表达的坂口安吾对战争的思考、认识和观念是一样的。坂口安吾在很多作品或随笔中将战争形容成“伟大的破坏”“世纪的壮观”,描述了对战争的一种奇妙的感觉,但并不能说坂口安吾是好战的。相反,坂口安吾的这一形容并不是他真实的感觉,而是一种反论。坂口安吾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想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当时的日本民众,给予他们以启发。通过自己的文学世界,将人类的本性,人本来的面貌展示给当时的日本民众,也使现代人类陷入深的思考当中去。可以说这点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