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光子晶体凝胶的可视化传感材料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可视化交互应变传感材料是一类能够将机械应变同时转化为电学信号和光学信号的材料,主要由电学应变传感材料和光学材料两部分组成。然而,常见的基于变色染料的可视化交互应变传感材料存在可变色范围窄、响应速度慢、以及应变区间小的问题,限制了其可视化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利用光子晶体水凝胶的力致变色可调的优势和快速响应特点,制备在全可见光范围内拉伸变色的电子纤维,对温度、拉伸和压力快速响应的离子导电光子晶体水凝胶,以及抗冻、抗干燥和抗菌的离子导电光子晶体有机水凝胶,并应用于可视化交互应变传感。首先,基于同轴结构设计,制备了一种光/电信号同步响应的PDGI/PAM-EME电子纤维。先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甘油酸衣康酸酯(DGI)双分子层和聚丙烯酰胺(PAM)自组装制备成微管状光子晶体水凝胶;然后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负载在硅橡胶(Ecoflex)纤维上制备Ecoflex/MWCNTs/Ecoflex(EME)电子纤维。这两种材料耦合成同轴结构的PDGI/PAM-EME可视化交互传感材料。拉伸时,PAM聚合物网络高度变形,使传感材料的晶格间距大幅度减小,引起结构色从红色(635 nm)逐渐变为蓝色(440nm),拉伸范围为0%-200%。同时,MWCNTs发生滑移,使传感材料的相对电阻从0%增大到3088%。同轴结构保证了传感材料的光学和电学信号对拉伸同步响应,20%拉伸下的响应时间为80 ms,能够可视化地监测人体关节运动和肌肉的微小振动。其次,论文利用带电荷的双分子层之间静电斥力可调的特点,制备了快速温致变色的C12DMAO/PDAAM-co-PAM离子导电光子晶体水凝胶。将可质子化的表面活性剂N,N-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2DMAO)双分子层和聚双丙酮丙烯酰胺-co-聚丙烯酰胺(PDAAM-co-PAM)自组装得到光子晶体水凝胶。向基质中引入电解质盐Na Cl,使其具有导电能力。以它作为光学材料构建了具有类三明治结构可视化交互传感材料,温度从6°C升高至36°C时,双分子层之间静电斥力增加引起晶格间距膨胀,其结构色由蓝色(470 nm)红移至红色(680 nm),最快响应时间仅为~330 ms,相对电阻从82%下降为-43%;拉伸时(0%-100%),产生同步的结构色变化(650 nm-455 nm)和相对电阻变化(0%-140%);压缩时(0 KPa-2.2 KPa),产生同步的结构色变化(650 nm-455 nm)和相对电容变化(0%-19%),并通过结构色的变化去反馈刺激的空间分布。最后,为了解决光子晶体水凝胶在传感过程中质量损失问题和易滋生有害细菌问题,通过溶剂置换法和引入抗菌材料,制备GML/PDAAM-co-PAM离子导电光子晶体有机水凝胶,作为可视化交互应变传感材料。将可抗菌的表面活性剂月桂酸单甘油酯(GML)双分子层和PDAAM-co-PAM自组装成光子晶体水凝胶,然后将基质内部水替换为不易挥发、低凝固点的聚乙二醇200(PEG200)和可抗菌的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酰亚胺盐(EMITFSI),使其兼具抗干燥、抗冻和耐高温性能。该传感材料拉伸时(0%-100%),产生同步的结构色变化(650 nm-455 nm)和相对电阻变化(0%-255%);压缩时(0 KPa-8.05 KPa),产生同步的结构色变化(650 nm-420 nm)和相对电阻变化(0%-30%);温度从-20°C升高至80°C时,相对电阻从1819%降低至-85%,结构色有轻微变化(642 nm-667 nm)。此外,GML和EMITFSI的抗菌能力使传感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9%。
其他文献
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实体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观察到,由慢性肠炎发展到腺瘤,进而再进展到腺癌的现象。这种由正常细胞演进到癌细胞的过程必然伴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变化和细胞代谢通路的改变。既往的研究显示: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1,DDR1)是新型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其在调节细胞增殖、代谢、迁移等生
环氧树脂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固性聚合物之一,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但是其易燃性以及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等性质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环境问题,本文以来源于生物质并且含有高磷含量(28 wt%)的植酸(PA)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分子设计,通过静电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氮磷型阻燃剂,并研究了这些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植酸与含氮量高达41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藻华处理方法仍然是当前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课题。低压电场针对低密度藻灭活处理,控制藻细胞快速生长,赋磁功能材料针对高密度藻捕获清除,治理藻华现场,上述高效、安全、简便的低密度控制高密度治理的方法为藻华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研究局部增强电场处理(LEE
本文将重点探讨1977年到1980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美国卡特政府与中国政府通过接触、协商和谈判,最终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并且在制度的层面上建立中美科技合作关系的过程。同时,本文还将通过详细梳理中美两国在农业、能源、空间技术和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来阐述中美科技合作关系的具体表现以及美国政府在其中的基本立场和跨部门合作机制。本文的主题分为5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中美科技合作的缘起
聚单硫代碳酸酯主链中硫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抗菌和重金属离子吸附等优异的性能,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催化体系的开发,使聚单硫代碳酸酯的合成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主要的单体氧硫化碳已有多种低成本合成途径,其与基础化工原料环氧化物的共聚,使得聚单硫代碳酸酯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可能,并有望成为一类新的通用聚合物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聚单硫代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关
水中脱除有机物是化工分离领域的重要应用,其中发酵液中生物燃料浓缩(乙醇、丁醇等)和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移除备受关注。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分离机制、温和的运行条件,可同时利用相对挥发度和膜本身选择性实现高效分离,易与原料装置耦合实现“原位”分离而在众多分离技术中脱颖而出。设计合适的膜材料,膜结构及膜过程是实现高效分离的关键。本论文调控膜材料聚集态结构、亲疏水性以及膜过程,通过
辐射和纳米颗粒物是两类重要的环境污染,可能对组织器官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危害人体健康。对这两类环境污染毒理学机制的探索有助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为健康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辐射及纳米颗粒主要通过凋亡、坏死、炎性响应等机制引发细胞毒性,损伤组织器官,影响人体健康。溶酶体损伤及活性氧释放分别是纳米颗粒物及辐射细胞毒性通路中关键的分子事件。近期研究则表明细胞铁死亡与这两个危害信号
叶绿体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来源,研究其发育机理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光能转化效率,为高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一个从水稻不育系株1S经EMS诱变的突变体库中分离出的能稳定遗传的黄叶突变体ygl3(yellow green leaf 3)为研究对象,从细胞学角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突变体ygl3苗期表现为黄叶
本文针对亚共晶ZL101合金和近共晶Al Si10Cu0.9Mg0.4合金的性能要求及制造过程愈加绿色精益的产业需求,探索减少铸造生产中回用料缺陷遗传、消除Sr变质后易有针孔缺陷的方法,探索利用铸件余热,缩短固溶处理时间的一体化控性新工艺。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熔体处理方法、不同固溶处理方式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共晶Si相、Mg2Si相及第三相形貌表征对力学性能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内在机理,提出了
目的:调查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管理中口服中成药和中西药联用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择2019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中成药与中西药联用处方1 100张,记录处方信息,调查分析处方合理性。结果:患儿主要为幼儿期(22.27%)、学龄前期(35.00%)、学龄期(29.00%)。药效主要为止咳化痰平喘药(33.64%)和清热药(25.91%),剂型主要为颗粒剂(40.91%)和口服液(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