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幸福感的本质是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它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家的价值体系、以客观标准来评定的个人幸福感。本研究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身心交互作用理论,以此来考察体育锻炼在整体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对象的划分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在1982年的建议为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性,选取60-80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范围分布在天津市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等6个区,最终的有效问卷580份。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以体育锻炼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何种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等;采用苗元江的《综合幸福问卷》为测量工具,测量研究对象的心理幸福感;以罗森伯格的《整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测量研究对象的整体自尊水平。研究中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此考察整体自尊、体育锻炼对城市老年人群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老年人的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高心理幸福感的群体中,观察到的低整体自尊、参加体育锻炼,以及低整体自尊、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更进一步说明老年人心理幸福感水平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在整体自尊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中,锻炼频次、活动形式、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对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起到了中介变量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