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PHN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带状疱疹急性痛、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和PHN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1-10月份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174例,记录年龄、性别、是否伴发热、有无前驱痛、受累神经部位、皮损类型、皮损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初治时间、治疗方式、合并内科疾病等情况。随访出疹后30天及4个月时的疼痛情况。出疹4个月后仍有持续性疼痛者判定为PHN;出疹30天后仍有持续性疼痛,但在出疹4个月后己无疼痛者判定为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对上述诸因素与PHN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就所得出的与PHN发生相关的临床因素,对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与发生PHN的患者和仅发生急性痛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N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驱痛,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程度,初治时间,合并糖尿病,PHN组和未发生PH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发热,受累神经,皮损面积,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PHN组和未发生PH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者与发生PHN者相比,患者年龄和急性期疼痛的严重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者与仅发生急性痛者相比,皮损类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急性期疼痛程度、初治时间、合并糖尿病与PHN的发生有关。而性别、发热、受累神经部位、皮损面积、抗病毒药物种类、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与PHN的发生无关。老年,出现前驱痛,严重型皮损,急性期疼痛严重,初治时间较晚,合并糖尿病,则PHN的发生率增加。提示对年龄大,有前驱痛,皮损严重,急性期疼痛剧烈,或合并糖尿病的带状疱疹患者应予以关注,早期积极有效的给予治疗,减少PHN发生的机率。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者比发生PHN者年轻,急性期疼痛程度较轻。发生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者与仅发生急性痛者相比,皮损类型更严重。提示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并不仅仅是带状疱疹急性痛和PHN之间时间上的过渡,三者之间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