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和猫瘟热,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FPV感染宿主范围较宽且引起死亡率较高,尤其危害猫、水貂和浣熊等幼龄动物。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疾病的主要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在我国猫群体中的发生和流行,了解FPV遗传变异和流行情况对新型疫苗的研发和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FPV感染情况,2018~2019年期间从中国某动物医院收集34份疑似感染FPV的临床样品。利用F81细胞分别对所有样品进行病毒分离,22份样品使细胞产生CPE。选取其中一份血便样品进行鉴定,经分子生物学、免疫荧光、电镜观察和动物回归实验等鉴定后,分离鉴定一株FPV,命名为DL-C-3株,其第5代病毒毒价为106.08.08 TCID50/0.1 m L。为了对临床样品快速检测,建立了检测FPV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 Man q 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值为0.9997,线性相关显著。扩增效率为104.2%,在90%~110%之间;可以特异性检出FPV;最低可检测到的质粒浓度为115 copies/μL,是PCR检测方法的10倍;Ct值的变异系数小于1%。因为临床上FPV常与疱疹病毒1型(Feline hepersvirus1,FHV-1)混合感染,所以建立了FHV-1 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可以特异性检出FHV-1;最低可检测到的质粒浓度为37.8 copies/μL。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34份临床样品中22份FPV检测为阳性,FPV检出率为64.7%(22/34);FPV和FHV-1混合感染1例(1/34)。为了分析FPV VP2基因遗传演化规律,本研究对22份FPV阳性样品提取病毒DNA,随后克隆VP2基因并测序,将获得的22份阳性样品VP2基因序列(全长1755 bp)和Genbank数据库收录的226株(215株FPV和11株CPV)VP2基因参考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大部分样品VP2基因与亚洲FPV毒株相似性较高,与FPV标准株CU-4株相似性较低。其关键位点氨基酸类型与FPV标准株CU-4一致。22份阳性样品VP2基因中同义突变占优势且发现9处非同义突变,其中4处为新发突变。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发现了30个处于负向选择压力下的氨基酸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FPV形成4个基因群,12份阳性样品VP2基因与亚洲分离株聚集为第3基因群,表现出明显的亚洲地理起源特征;8份阳性样品VP2基因与世界各国分离株聚集为第4基因群。只有两份阳性样品VP2基因位于第2基因群,与国外早期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大部分阳性样品VP2基因发生变异,与国外早期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有必要使用最近流行的FPV毒株通过交叉中和实验来评估当前FPV疫苗的实际效力。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为F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还对我国新型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