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黏菌多样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菌(myxomycetes)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其生活史中既有真菌特征的产孢阶段,又有与原生动物相似取食方式的原生质团阶段。黏菌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常见生境主要是阴暗潮湿的林下,主要基物类型为腐木、枯枝、枯叶等,其中腐木为黏菌发生的最佳基物类型,但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也有发生,如高山融雪带、沙漠、沼泽地等。甘肃境内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作者从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黏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同时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和不同地点粉瘤菌的分子系统学进行了研究,为该地区黏菌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通过对甘肃省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黏菌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共采集到黏菌820余份,共鉴定出黏菌71种,隶属于4目5科22属。其中鹅绒菌目1科1属1种,无丝菌目2科5属7种,团毛菌目1科3属15种,绒泡菌目2科9属39种,发网菌目1科4属9种,包括甘肃省新纪录种30种,新分布地14个。通过对采集标本进行优势科属的分析,团毛菌科、绒泡菌科、钙皮菌科为优势科;团网菌属、团毛菌属、绒泡菌属、钙皮菌属为优势属。在四个不同海拔区间均能发生的黏菌物种为18种,两种不同林型均能发生的黏菌物种为27种,结合不同海拔和林型,通过物种分布分析,发现鹅绒菌(Ceratiomyxa fruticulosa)等9个物种是祁连山保护区的广泛分布物种,针叶林中的黏菌总物种数(58种)和特有物种数(38种)均高于阔叶林(33种;13种),而海拔高度对黏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腐木型基质上的黏菌物种多样性最丰富,木本基物与草本基物上的黏菌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祁连山保护区的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与基物类型是影响黏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三个不同地区的粉瘤菌SSU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祁连山地区由于采集地点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了不同采集地点的粉瘤菌分化情况不同,祁连山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的粉瘤菌也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导致了分化情况不一致。
其他文献
研究了原位生成的全氟烷基次磺酸分别与炔烃和联烯的加成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全氟烷基烯基亚砜类化合物.结果显示芳基或烷基取代的炔烃与全氟烷基次磺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直
利用临界点理论研究椭圆方程Robin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在比Ambrosetti-Rabinowitz条件更弱的超线性条件下,得到了多重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所得结论推广了已知结果.
变频器的同步控制功能的发展,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是较为普遍的,这不仅表现为在SEOHO变频同步控制功能在桥式起重机的应用中甚为广泛,这是不断的通过提升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