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验证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Y=0.383A+0.284B+0.333C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优化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Y=0.383A+0.284B+0.333C,为推广该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3)探索适用于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筛选的统计方法。方法:(1)将职业性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Y=0.383A+0.284B+0.333C应用于96家工厂120个工作场所进行284例化学物质的危害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分值Y与工作场所实际健康损害后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估等级与实际健康损害等级进行一致性检验。(2)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比例分配法重新调整各指标权重系数,采用ROC曲线调整风险等级,将原指标体系优化成简便易行的风险评估体系。(3)将120个工作场所的资料应用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将风险评估分值Y与工作场所实际健康损害后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风险评估等级与实际健康损害等级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优化前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分值Y与工作场所实际健康损害后果呈正相关,rs=0.728(P<0.01);职业病发生情况的一致率为70.83%,Kappa值=0.417(P<0.01);风险分级的一致率为44.17%,Kappa值=0.274(P<0.01)。(2)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12项,与原指标体系相比,减少了26项三级指标,1项二级指标;指标权重系数和风险评估等级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3)优化后指标体系的风险评估分值Y与工作场所实际健康损害后果呈正相关,rs=0.734(P<0.01);职业病发生情况的一致率为95.00%,Kappa值=0.900(P<0.01);风险分级的一致率为64.17%,Kappa值=0.508(P<0.01)。结论:(1)优化前的指标体系科学可信,但存在计算繁琐、指标数量过多、个别指标难以获取等问题,影响了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一致性。(2)优化后的指标体系科学客观,简便易行,实用性较强,适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