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了解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急性影响效应并探讨其毒理机制,于2004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和内蒙古包头市收集逐日气象资料、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和大中型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例;选取武威市内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及其2394名家长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在此期间,采集武威市和包头市每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粒径≤2.5μm的颗粒)并测定其质量浓度。 通过对比分析和基于广义相加模型(GAM)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沙尘暴对武威市7所医院门诊、住院人数(住院人数指当日登记的入院人数)以及对小学生(儿童)、居民(成人)健康与日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期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风速显著增大;(2)在控制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气象因素、SO2、NO2、NOx等大气污染因素、长期趋势、日历效应(day of the week)等影响因子情况下,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和眼耳疾病门诊或住院的患病相对危险度在沙尘天气之后1~4天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沙尘暴的影响作用大于扬沙和浮尘;(3)沙尘暴发生时,不论成人还是儿童,出现咳嗽、咳痰、气短、胸部憋闷、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泪、流涕、打喷嚏、心情压抑等急性刺激症状或表现的人数明显增加(与沙尘暴来临之前的3天平均值相比),成人中增加的比例多于儿童,且儿童一般在沙尘暴结束后第1天即可恢复,而成人要到第3天才恢复,相关分析表明这些症状或表现的发生率与大气颗粒物(尤其是大气PM2.5)浓度升高密切相关,而与气象因子(如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及气态污染物(如SO2、NO2)关系不大,说明沙尘暴颗粒物(尤其沙尘暴PM2.5)可引起急性刺激效应,且成人受到的影响大于儿童;(4)沙尘暴还使居民交通道路时间延长、室外工作时间减少,使小学生中使用步行和自行车的人数比例减少而坐车人数上升、室内活动少于4h的人数减少而大于4h的人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