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源性)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评价疏风通窍、宣肺化痰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源性)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源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选择风痰恋肺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方法,在随机表上查出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并确保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接近(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给予疏风通窍、宣肺化痰基本方:辛夷10g、麻黄4g、杏仁10g、桔梗5g、炙甘草5g、射干10g、前胡10g、僵蚕10g、浙贝母10g、炙蜈蚣3g、蛤壳15g,并据兼症加减:①若兼鼻痒、喷嚏、清水多涕,加用细辛3g、苏叶10g;②兼流脓涕、咯吐黄稠痰、舌苔黄,加鱼腥草30g、桑皮15g;③见咽喉干燥、口干、痰少质粘如丝、舌苔薄干,脉细数,加南沙参12g、玄参10g。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滴鼻灵滴鼻液(含麻黄碱)滴鼻腔,每日三次,酮替芬(富马酸氯马斯汀),1mg口服,每日1次。根据本病中医证候特点,并参考Hys咳嗽症状积分表[4],选取咳嗽、咯痰、鼻塞、喷嚏、流涕、鼻后滴流感、咽痒、咽有异物感8个症状和咽部体征作为本试验的观察指标,按照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并分别相应以“0分,1分,2分,3分”计算来量化积分,制定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综合评分标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各组症状及局部体征治疗前后积分变化。
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
根据200例患者四诊信息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为:风痰恋肺证76例,占38%、风痰郁热证58例,占29%、风寒夹湿证34例,占17%、阴虚肺燥证32例,占16%,其中以风痰恋肺证及风痰郁热证为多,各占38%和29%。
2.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13.33%,显效率为43.33%,有效率40.00%,无效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控制率为3.33%,显效率为20.00%,有效率56.67%,无效率20.00%,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疏风通窍、宣肺化痰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源性)风痰恋肺型慢性咳嗽整体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3.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比较,积分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咽痒、咽部异物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咽部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说明,疏风通窍、宣肺化痰法能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相关症状和局部体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作用确凿。
结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源性)中医证型分布中风痰恋肺证76例,占38%、风痰郁热证58例,占29%、风寒夹湿证34例,占17%、阴虚肺燥证32例,占16%,其中以风痰恋肺证及风痰郁热证为多(各占38%和29%);疏风通窍、宣肺化痰法加减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源性)风痰恋肺证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患者多种症状及局部体征,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