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公众对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认知差异调查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的产业重组让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通讯运营商实力和规模更加接近,中国联通公司要想在这新一轮的重组改制过程中立足并取得先机,就必须努力扩大知名度,提高关誉度,塑造其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企业的外在形象是由企业的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是相关公众对企业相关的外显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和评价。研究内外公众对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认知差异,既有助于丰富形象研究理论,也能为相关产业的企业组织提供企业形象塑造的指导。 本研究从个案的角度,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探讨了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结构,建构了联通公司外在形象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由五个因素构成,分别是标识形象、员工形象、宣传形象、产品形象和环境形象。 利用自编问卷,在东营市选取内部公众162名和外部公众346名,分析研究内外公众对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 第一,外部公众对联通外在形象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并且被试问的认知差异并不明显。其中,外部公众对员工形象的总体评价最好,对产品形象的总体评价最低;但对产品形象的认知评价差异却很大。同时,联通用户与非联通用户之间、不同职业的外部公众之间对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认知具有显著差异。而外部公众对联通的认知途径主要是亲身体验、亲友介绍和广告宣传;他们在选择通讯运营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通信质量,而联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资费低廉,并非通信质量优。 第二,内部公众对联通外在形象的整体认知水平较高,但差异很大,他们对产品形象的认知评价最差,对员工形象的认知评价最好,但对员工形象的认知评价差异却很大,同时不同收入水平的内部公众之间的认知差异显著。 第三,内外公众对联通外在整体形象及各个因素的认知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内部公众的评价显著好于外部公众。同时发现,内外公众对联通外在形象认知差异最大的方面主要是:是否熟悉联通各个业务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员工办理业务的效率的高低;联通是否经常举办公益活动;联通的通信网络状况;联通营业厅的缴费便捷与否。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提升东营市联通公司外在形象具有以下几点建议:(1)保持特色,推广品牌,强化标识形象;(2)提高效率,注重忠诚,塑造员工形象;(3)借助舆论,热心公益,优化宣传形象;(4)发展3G,建立专网,改变产品形象;(5)增设网点,发展特性,美化环境形象。
其他文献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新经济社会学中演化出来的最有影响和最具潜质的理论概念之一。林南认为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是社会资本的前提。它将制度因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把写作部分单独列出来教学,这足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受应试教育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集体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的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房屋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就是把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把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
工业化、城市化造成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房屋遭到拆迁。在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农村,虽然农民以非农职业为生,农业收入不再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征地拆迁过
研究目的: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空前加大,中国政府已经制定2030年的减排行动目标。人口城乡格局发生巨大质变、家庭户小型化与户数增长趋势明显、中产阶级崛起推动居民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主要是两大转型:一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个则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型。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
单位社区是指建国后我国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制度的基础上,依工作组织和工作关系所建立起的一种高度依附于工作单位,且具有全方位福利和高度认同感的单位居民生活共同体
学位